星期一, 12月 10, 2007

消失的賽區(5) - 粉嶺高爾夫球會

今次介紹的粉嶺高爾夫球會,本身仍然存在,只是再成為野外定向賽區的機會應該不大了。

記憶之中在這個地方舉行過的公開野外定向比賽,只有1988年由警察野外定向會主辦的黑夜定向賽,小弟竟有幸跑過,真是十分令人回味呢!

我想當年野外定向竟可以在這個夢幻賽區(地勢起伏不大,相似地形極多,大部份地方都是空曠可跑)舉行,應要多謝總會首任會長白理義先生(Mr.P.E.Birney)。在我初玩定向的頭幾年,參與的人數不多,但相比現在是高姿態一些,公關方面亦比較突出。這相信與白理義先生本身擁有高社會地位(警察少年訓練學校校長)有些關係。

當年有關賽事的獎牌(泄露了小弟的年齡秘密:p)

自從白理義先生離開了香港後,野外定向似乎多了些草根味道。我想這說法並不貶義,只是我們與上層社會及外國人圈子的距離好像越來越遠。雖然香港仍然有Demon Orienteers(定向會),不過熱心玩野外定向的外國人,近年來是越來越少。

香港定向界當然仍然有長期支持我們的施德論先生(總會贊助人),但是另一位贊助人楊孝華先生,似乎也忘記了自己在野外定向的公職(證據見此),也許我們除了要想如何增加比賽數目外,也要考慮如何提升野外定向的地位。

如何前往: 粉嶺高爾夫球會毗鄰北區醫院,不過由於該處為私人會所,閒雜人等根本不能進入,所以在此小弟都不費筆墨介紹了。

星期一, 12月 03, 2007

香港野外定向會錦標賽(2007/12/2 - 石龍拱/花山)

也許「鬧劇」這個形容詞在野外定向界是太激烈的形容詞,不過相信對部份參賽者來說,再嚴厲的批評也不足發洩他們心頭之憤。本來近年賽事主辦率低迷,香港野外定向會(下稱HKOC)願意一季承辦三場賽事,小弟亦不欲落井下石。但當一場大家本來有點期望的賽事,竟出現參加者未出發已嚷「回水(退款)」的情況,若果小弟也不在此加入一些批評,我會懷疑定向界是否已對甚麼都沒寄望,自己是否已太縱容不及格的賽事組織者。

實在賽會創新猷,引入了一套新的電子打孔及計時系統並沒有錯,而統一由賽會提供及分發電子控制卡,在之前一些比賽亦已實行過。只是竟然出現電子控制卡不夠的情況,就簡直違反了常理。實際上,賽會諸君原本打算在賽事開始前,才編配電子控制卡給賽員,已經是一個十分失敗的方法。而在分發途中,竟然發現不夠電子控制卡,更是難以想像,難道負責人是當場才知道自己有多少電子控制卡? 我想是不可能罷!那麼,又難道賽會想「博一博」,希望有大批運動員DNS (不來出發)?我不懂答,因為我作為一個正常人,實在很難了解一些異於常人的想法。

結局是: 幸運獲得電子控制卡的(包括小弟),在延遲半小時後總算可以出發。至於沒有被分配到控制卡的,就有兩個選擇: 一是依原訂時間出發,但不會獲發控制卡(即肯定不會有獎項);二是等其他賽員歸來後,再把他們的控制卡收回再用,只是要等多久,以及次序如何安排,就恕小弟不太清楚。此外雖然我不確定,但相信有部份參加者自行作出第三個選擇,就是立即與賽會說Sayonara(再見),雖然走來走去已經用了個多小時,但總好過被賽會再玩多一趟罷。

其實這場賽事,賽前已經是風風雨雨: 首先是賽事有傳會被列為排名聯賽,連賽會以至總會都一直不能作出確定,結局在截止後賽會才否定了這個說法,令部份原欲參與精英組的賽員「誤報」了其他組別。而第二個問題,就是在報名表中已公佈了會在(舊)HKOC留言版中發出賽員需知,但在比賽舉行前兩星期,HKOC網頁竟然連同留言版一起消失了!幸虧這次賽事參與人數不算多,亦是以「圈內人」為主,在大家奔走相告下,總算將賽事消息發佈出去,但當中有沒有遺漏,有沒有參賽者因沒收到消息,而最終去不了這個賽事而浪費了一百大洋報名費? 也沒有人知道。

在賽區中拾到的主辦單位彩帶,小弟是奇怪為甚麼比賽前賽會竟未有回收。

我懂得回答的是,香港的野外定向愛好者已是十分寬容︰大家絕不介意要走一小時攀升320米才走到賽事中心,不會抗拒要自己把地圖放入膠袋,甚至賽會放錯控制點也只會埋怨一番。但連最重要的控制卡也不能提供給參加者,我想任何人都不可能接受。似乎賽會不但沒有做預演,連心中的預演也沒做,甚至完全沒有想過沒有控制卡有何不妥!我不是單憑單一事件去判斷,因為賽會一開始分發控制卡及號碼布,竟然是以嚷名方式分發,已經令大家怨聲載道,更無端令賽事延遲了半小時。再回想之前HKOC的另一比賽,更是創出先河,沒有向運動員分發號碼布。可以想像組織者(內部份人士)的疏懶及失職,可能大得出乎大家的想像。

若果此情況出現在無國界比賽或者色級賽中,我不敢想像後果會如何災難性,也許會惹來網上各大討論區對野外定向的聲討,或者上百參加者發誓以後都不玩野外定向。說近一些,究竟此對HKOC下一場「幹事杯」會有甚麼影響? 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花了一大段篇幅說了些與賽程無關的事,事緣就是小弟根本沒有玩完它。HKOC近年的比賽,都是以「長、難、複雜」聞名,亦藉此吸引了一批定向發燒友捧場。而今次實在亦依然秉承這個傳統,只是不知是個人問題抑或賽程問題,我覺得賽程長及難得來有點乏味,部份控制點的位置擺放又好像不太正確。加上實地的植被似乎比地圖上繪畫的茂密(地圖已是三年前版本),令賽區的可跑性變得很低,比如3號至4號控制點途中的小徑,已長了許多底層植被,很多地方只能步行。於是趕時間的我,只是玩了七個控制點就打道回府了。

惟一再值得一提,石龍拱應該是香港最美的一個賽區,可以邊跑賽事,邊觀賞三大橋(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及汀九橋)及荃灣青衣的美景。只是,這次應該是小弟跑得最沒趣的賽事,所以只有臨走前匆匆用手機影兩張照片就算。



最新消息: 剛從新的HKOC留言版中看到,似乎是賽會在賽事開始前,遺失了一袋電子控制卡,故此引發了此章所述的大問題。正如小弟一向所說,我不想苛責賽會,只是出錯始終是出錯,希望有關人士真的認真檢討及反省啦!

先進運動會(2007/11/25 - 牛寮) - Bruce代筆

感謝Bruce兄再接再勵,為小弟撰寫先進運動會野外定向比賽的賽後報導。事實上Bruce兄比小弟更為年輕,這次他會以賽事組織人員的身份為大家報導,謝謝觀賞。 與上次一樣,Bruce兄提供了很多相片給小弟,然而小弟自行刪減了一些,在此先向他說句對不起。

先進運動會的野外定向比賽(以下簡稱「先進賽」)不經不覺已經舉辦多年,似乎是繼白理義紀念賽、黑夜賽、無國界等比賽外每年也定期舉辦的本港定向賽事,唯一不同的,先進賽是一個由康文署主辦的定向賽事(其他賽事則主要是康文署資助),所以參加者也是經康文署報名的,當然協辦單位在籌備時也要常與康文署職員聯絡及相討。

小弟協助了此比賽多年,也見到其變化。先進賽常常被標籤為「老人賽」,但小弟所觀察,所謂的「老」只不過是指一班經驗老到的定向友,這場比賽就好讓大家相聚作友誼賽吧!正如康文署舉辦是次比賽的宗旨:「先進運動會的宗旨不在於爭勝,而是讓35歲或以上的人士在參與過程中,享受運動所帶來的樂趣。」


由於小弟在此次比賽是賽事工作人員,當日早上八時,各賽會工作人員已到達賽事中心,同時間亦見到一架大貨車正在下貨,原來這是康文署的貨車,他們物資還比我們多和大件,包括大量的椅及枱,大量雪糕筒等等,資源方面非常充足;此外,康文署職員的人手亦很充裕,巴士站路口等有專責職員協助指示前往賽事中心,另外,在賽事中心亦設有「行李寄存處」方便參加者,可惜使用這服務參加者不算太多;在佈置方面,賽事資料及出發名單貼在一張防水的告示版,而各式枱面也蓋上紅枱布!心裏想,如果一般定向賽也能夠有足夠資源做到這樣的水平就真是認真一流。

出發區位於上次牛寮色級賽附近,在現場所見,參加者主要分為兩大類,不是熟口熟面的定向人,就是一班定向初學者。事實上,近年參與先進賽的確是多了一班定向初哥參加,今年比賽還見到一些賽員帶著兒童及家人一同出發呢!

是次賽事順利進行,天公造美,氣溫清涼,老實說,在這種天氣中作賽,特別在這個白林多的牛寮進行賽事,是有一點兒北歐比賽的感覺。

這次大會跟據不同組別設計了四條賽程,是一個中程長度的比賽,比較富有經驗的定向人一般會在半小時內完成賽事,而其他賽員多數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內完成賽事,超過一小時以上的賽員大多是定向經驗較淺的初學者吧!而這些初學者當中,多半是花了很多時間才艱辛地完成賽事,又或是不能完成賽事。

小弟覺得搞先進賽最困難的,莫過於賽程設計,由於先進賽的分組是跟據年齡的,因此並沒有考慮該年齡組別內的參加者定向技術程度也有參差,試問如何設計一條既適合啡藍組又適合黃白組的賽程?結果往往是吃力不討好,比賽有經驗的賽員會覺得「不夠喉」,但對初學者來說又覺得有點困難,甚至不能完成賽事,更甚的可能嚇怕他們對定向運動的興趣。

要改善這一點,小弟覺得將來的先進賽可在分齡組別中加設適合初級參加者的B組賽程,又或考慮增設一組不分年齡組別的公開組,我相信這對初學者來說會更好;除此之外,也許可以考慮將賽事變為奪分賽,這樣各種技術程度的參加者便能各取所需,也更能保障初學者的安全。


相信隨著時日增加,先進賽的適齡定向人參加者必然增加,希望這個定向老友記的友誼賽能越做越好,同時也能作為推廣定向運動的橋樑!

星期五, 11月 30, 2007

消失的賽區(3) - 號外

此篇網誌乃「消失的賽區(3) – 沙江廟」之延續篇。當然東灣頭本身並不算是消失的賽區,2007年1月舉行的亞太錦標賽中距離賽亦是在此舉行的。

雖然該篇文章只有一篇公開回應,不過實情這應該是隱藏回響最大的文章,因為有多位網友分別電郵,甚至致電小弟談論此地圖!小弟當然要回饋大家的熱情,將劉君另一張破格大作刊登在此。
據前輩透露,原來這兩張地圖的問題,是可以解釋到的,並不是小弟常說的「千年不解之謎」︰

  • 沙江廟地圖的指北線問題,主因是為要令地圖可以印刷在一張A4紙上,藉以減低印刷成本。若果將地圖旋轉至指北線指向圖頂的方向,那麼地圖的闊度就會大於A4紙,印刷成本會因而增加很多。

  • 而在這裡刊登的東灣頭地圖,原來繪畫比例是1:10000的,但由於印刷商的問題,誤將地圖放大了印刷。到負責人收到地圖時,由於比賽日已臨近,已趕不及重印,惟有手動地改動地圖的比例解決。

現在看來當年的情況及原因都很惹笑,我想,現在野外定向界應該不會出現這些問題(罷)?然而回想起來,這反映了當年在資源貧匱,但大家玩定向卻玩得好開心。相反現在野外定向運動似乎規範化了一些,不過比賽的數目沒有多了,玩的人多了些,但玩的人卻沒有更快樂。觀乎香港社會各界,都好像有這個現象,究竟是為甚麼呢?

如何前往: 乘坐新渡輪或新大嶼山巴士1, 2, 3M, 4或A35前往梅窩,沿銀礦灣前行,經過遊樂場協會戶外康樂營後可達。

題外話: 這個「黃大仙工青 」團體曾於80年代主辦過多場野外定向比賽,不過實在我也不認識這個團體,希望知情人士可以提供一些資料。

星期二, 11月 27, 2007

工作人員秘笈(五) - 賽事負責人(Event Organiser)

原來小弟的「工作人員秘笈」系列已停頓一陣子,甚至有人問是否已「爛尾」。其實由於這類經驗分享篇幅大長,小弟不好意思常常刊登,以免惹大家討厭,而且編寫需時,所以出版間距將會越拉越寬,希望大家多多介意。

最近有朋友私下問小弟︰「你之前在『工作人員秘笈』寫的職位,為甚麼每個你只是做過一兩次?」。想深一層,在這裡比小弟資深的工作人員,沒有一籮也有一打,所以某程度小弟都是在獻醜而已。於是小弟這次,決定介紹一個小弟當過不下七、八次的熟手職位: 賽事負責人(Event Organiser),以耀武揚威一番。

在小弟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之餘,也希望引發大家對擔任此職位的興趣。所以先問數條問題,看看你也有沒有擔任賽事負責人的天份:
  • 你是否一個深具責任感的人?
  • 你是否對技術性工作有深厚興趣?
  • 你是否擅於跟從既定程序及規章做事?
  • 你是否力求完美,對瑕疵是「零容忍」?
若果你上述問題的答案均為「是」的話,那麼小弟建議你千萬不要當賽事負責人!

賽事負責人 (此職位無論中英文都有很多名稱,如賽事主任、賽事主持、event director、event supervisor…)從字面上看,是賽事的最高主事人。工作很簡單,就是統籌比賽的一切一切,包括賽前、賽後及比賽中的。大至整個賽事統籌的流程,每個崗位的安排,出現意外時的應變,小至工作人員的膳食安排,甚至調較對講機頻道等,都是賽事負責人的工作範圍。

但實情上,賽事負責人的工作應該不是這樣繁瑣的,因為技術層面的工作,往往是由賽程設計員(course setter)或賽事技術主管(technical supervisor)負責。而屬於賽事負責人名下的組織性及行政性工作,其手下亦應有多個小組分工分擔(現時一場賽事大約需要20-30名工作人員,分為賽區、起點、終點、成績處理及賽事中心等崗位工作) 。加上大多賽前的行政工作如收報名表(報名費)、輸入賽員資料,分發賽事資料等都已經有總會職員代勞,於是賽事負責人的主力工作,就是工作分配、協調及臨場指揮了。

好了,賽事負責人顧名思義,是賽事的「揸fit人(指揮官)」,問題就在: 賽事的工作人員幾乎全都是義務人員,賽事負責人要指令他們工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於是,如何令大家在歡愉友好的氣氛下,同心協力搞好比賽,往往就是賽事負責人的最重要工作

在最理想的情況,賽事負責人與所有賽事工作人員都是熟悉的,自然在友儕的力量下,甚麼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在小弟而言,此情況就出現在由自己所屬定向會(HKOXCC)協辦賽事時,由於會友都常常見面,大家都會知道誰人有責任心,誰人有更多工餘時間,誰人只能賽事當日幫忙……當一個賽事負責人,最重要是將工作妥善分配到適當的人選上,再偶爾監察一下他們的進度,了解及協助他們的問題即可。只要你確定所托「適」人,某人就會自動波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妥。當這樣的一個賽事負責人,是否很輕鬆愉快呢?

但殘酷的現實就是,並不是次次賽事都是這樣的。一年度內,總有一些賽事是找不到屬會協辦,於是由總會拉雜成軍自行舉辦。小弟亦當過這類賽事的負責人(當然也是被拉伕的),加上其他人亦是臨時徵集的,來源複雜之餘又不彼此相識。這時,即使是摩連奴般的領隊要帶領也很困難,是否進行順利就很看彩數了。我曾經遇過負責任的工作人員,但更多是心不甘情不願地擔當工作。於是,敷衍塞責就成了常態,即使是崗位主管也可能是既不熟悉自己工作,更不願去熟悉自己的工作,而其他義工就更不問可知了。而賽事負責人這位無兵司令,也只有在賽事中粉墨登場,一人身飾多角去擔任不同職位,以及多花唇舌,多做督促,希望以「煩」及誠意打動其他工作人員工作,僅此而已矣。


外國大型比賽如O-Ringen等牽涉更複雜的賽事組織,甚至需要軍方協助。當這些賽事的負責人可是我的夢想!
(圖片來源:
www.answers.comwww.ledningsregementet.mil.se)

小弟曾經花盡心機,甚至編寫過一份自覺頗詳盡的工作清單,不過最後發現都是不能解決問題。蓋問題既是由於能力,也是由於心態。一日我們不能解決工作人員以及義工的專業性和認受性問題,也許還是要承受賽事組織人員不足夠,以及不夠好的困擾。

好了,說到這裡小弟覺得篇幅已經夠長了。且讓小弟回到最初的問題上,解釋一下,以作為是章之總結:

  • 若果你是一個具責任感的人士,在工作中你很容易會把所有工作獨攬,尤其在比賽籌備後期,累透的大眾會很樂意將手頭工作丟給賽事負責人,結局就是活活把賽事負責人累死及氣死;
  • 若果你對技術工作有興趣,你應該考慮擔任地圖繪製員、賽程設計員或賽事控制員。賽事負責人的工作以協調為主,在技術水平上要求並不高,很多定向會甚至會委派些新人擔任;
  • 若果你擅於跟從既定程序及規章做事,很對不起,不知何故野外定向界很多人都不愛依章出牌,而比賽出現的問題更是千奇百怪,所以賽事負責人的隨機應變能力更為重要;
  • 在解釋完前三條問題後,最後一條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每次我擔任賽事負責人之初,都雄心壯志希望舉行一個零錯誤兼口碑載道的賽事,但每次到了最後,都只會祈求沒有賽員投訴,沒有放錯控制點及沒有計錯成績就算了。
最後,究竟當賽事負責人有甚麼要求?也許我個人會說最大要求是「肯做」而已(千萬不要打我)!不過,若果賽事負責人對每個崗位的工作都有所認識,對協助解決崗位主管面對的問題會有很大幫助,所以,最好你是曾擔任過賽事不同崗位的工作。以及,要預算在比賽舉行前,要耗費一些私人時間,進行或監督進行實地考察(site visit),試跑(test run)及預演(rehearsal)的工作。

星期一, 11月 26, 2007

色級賽(18/11/2007 北潭坳) - Bruce代筆

廣大(自認)網友都知道小弟因教班沒有報是次賽事,緣何又會有這場賽事的報告?而且更比小弟一向寫的精彩?當然是有人仗義相助啦!這位熱心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布魯斯(Bruce)。很感謝他的報導,令小弟即使無幸參與,都彷如身歷其境。
基本上小弟是原文照錄的,只是Bruce兄準備了的不少精彩照片,由於小弟未能掌握如何排版 ,故此自作主張刪減了一部份,在此先向大家說聲對不起。


一個月有兩場色級賽,都是近年少見,今場色級賽與上場一樣,都是與學界分區賽同場舉行,因此也是由學界賽參賽者先出發,而色級賽的參賽者後出發,雖然這兩個比賽的參加人數不少,但北潭坳是假日熱門旅遊點,九巴加了不少特別班次以疏導遊人,所以比起上次牛寮色級賽來說,交通安排方面比較好。

今次也與上次一樣,小弟被安排在11時後出發,今次亦令小弟意外的就是賽會沒有使用地圖東面之鹿湖賽區,賽區主要集中在西面牛湖墩附近的山脈內「走來走去」,啡組賽程長約5.2km,攀升305m,出發已有心理準備比賽途中要上高落低。或許要遷就學界賽的難度,賽程設計好像比一般的色級賽淺易,就算是啡藍組別,部分控制點也是設置於離山徑不遠處的地方,對一些有豐富定向經驗的賽員來說,好像缺乏了一點挑戰性。另外,地圖上某些植被情況比地圖上所顯示的茂密,例如由4-5途中,如果賽員選擇好像較直接沿山咀直落山下大路的話,必定會被那密得近乎綠色的叢林所阻,幸運的話找到前人所開闢「山路」還好,否則中段被困在半山腰的話,就糟糕了!我想這個賽段的「最佳」路線,莫過於沿小徑前往,聽說一般只需幾分鐘就可以順利到達5號控制點,這也證明在本地玩定向有時候最好也是跟從「有路不越野」的道理,在這賽區跑路一般會比穿越密林及樹林快捷及簡單。


短途賽地圖及換圖區情況

這次比賽特色,就是大會增設了尾段的短途賽(Sprint OL),地圖比例是1:2,500,範圍主要是北潭坳村前那大片空地,大部分賽員需經過賽事中心對出的空地換圖及完成一個簡單的賽程。小弟相信主辦者原意是希望能夠做到一種定向可觀性的效果,但始終那片大空地的範圍離開賽員聚腳點太遠,再者賽員一般都坐在樹下休息,視線被很多樹幹所阻,也令觀賞性減低。另外,因為賽員返回終點的時間很分散,所以形造不到一種如百米定向那種多人同場競跑的氣氛,以小弟那天觀察所得,能夠有耐性長時間「觀戰」的賽員寥寥可數。無論如何,賽事主辦者有這樣的特別構思,令沉悶的比賽形式添上一份新鮮感呢,多謝您們!


觀賞短途賽的人群(左),以及點唱站(右)

是次賽事另一特色,就是大會在賽事中心設置了點唱站,設置了音響組合播放點唱歌曲,不過小弟現場所見參與點唱的賽員並不太多,或許大家的心情也是集中在比賽上,而點唱站與賽員聚腳點有一段距離,也減低了大家參與的投入感。

兩場色級賽已經完成,餘下的一場要等待明年四月才有得參加,老實說,近年色級賽數量之少對定向初學者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因為他們主要只要靠參加色級賽來操練自己的定向技術,但現在的情況就是沒有機會給他們呢!但願各定向人能積極一點,結合力量站出來舉辦更多比賽給大家,這才能對本港定向運動有更健康的發展和推廣。

布魯斯

星期二, 11月 13, 2007

消失的賽區(4) - 號外

此篇網誌乃「消失的賽區(4) - 香港體育學院」之延續篇

之前既然刊登了1998年世界公園定向巡迴賽(Park World Tour)香港站首日賽事的賽程,為求完整,當然亦要刊登另一日賽事的賽程。


小弟該兩場比賽都有幸擔任起點主管,還在比賽前興奮到失眠!此外還有一難忘事,就是在九龍公園的比賽中,被遊人及公園人員罵(他們報稱因運動員橫衝直撞而被嚇到)。本來辛苦是沒有所謂,不過這兩場比賽帶來的回響之少,卻是令小弟好生失望;而理應它是本港野外定向運動的一個里程碑,不過有關的報導卻是不成比例。小弟僅從「定訊」(即「定向香港」前身)找到片言隻語,希望有10年定向年齡的朋友還有回憶啦。


資料來源: 「定訊」1998年6月號, pp.1-3

題外話: 現在要在九龍公園進行另一場公園定向賽,應該是天方夜譚。不過公園定向同樂日倒時有舉行,也算是一種安慰罷。

星期一, 11月 12, 2007

消失的賽區(4) - 香港體育學院

前陣子在執拾雜物時,竟赫然發現重要的歷史文物遺留在小弟處,就是1998年在香港舉行的世界公園定向巡迴賽(Park World Tour)中,優勝者的路線選擇圖。在交回總會辦事處封塵之前,當然亦要速速放在blog上供大家鑑賞。而其中第一場賽事的場地 - 香港體育學院,原來更是切合小弟「消失的賽區」系列的主題。

小弟在此指的「香港體育學院」乃位於火炭,沙田馬場旁邊那一個。因為現時香港體育學院仍然存在,只是暫時被遷往馬鞍山。


香港體育學院「消失」的原因,相信差不多所有香港人都知道,就是被拆卸用來興建08奧運馬術項目比賽場地。這對體育界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諷刺,大家都惟有希望政府能信守諾言,奧運後會在原地重建體育學院罷。

雖然野外定向不是重點體育項目,不過其實我們亦得益於體育學院不少。當然正式在此舉行過的野外定向比賽僅此一場,但其實還有很多活動,包括教練研討會、定向教師訓練班,還有暑假進行的兒童定向日營等,都在這裡舉行過。小弟更因在93年參與過亞洲區野外定向教練研討營,而在這裡留宿過幾日,深深感受到這裡環境的優美,設施也十分完備。

不過有時我又這樣想: 在香港這個變化急速的城市,這樣常常緬懷過去,是否又有點不合時宜。其實翻翻舊地圖冊,因類似原因而消失的賽區也不單這一個,將來還有很多機會與大家分享。姑在這裡打住,再刊登一下當年這個比賽的成績。

來源: 定訊 1998年6月號, pp.3

如何前往: 原則上是乘坐九廣東鐵於火炭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可以到達,只是現時該處已成為奧運馬術項目場地,應該是閒雜人等不可進內的了,除非大家有幸成為該項目的工作人員。

星期三, 11月 07, 2007

2008/2009代表隊選拔章程 - 些少想法

相信大家都有在總會網頁中,看到新刊登的2008/2009香港野外定向代表隊選拔章程(如未見過可見此)。我個人從不懷疑總會選拔委員會,在尋求一個公平選拔方法的誠意。不過這次在賽事架構仍未明朗化時,就早早就發出下一年的選拔章程,相反地本年度的選拔章程,發出後卻又匆匆收回,就令我好生疑惑。似乎選拔委員會在經歷種種事件後,已成驚弓之鳥,只道抬出公平放在最高位置,但忘記了選出最優秀的運動員參與比賽,為香港爭取最好的成績,才是選拔的最終目的

在政治學上,這可稱為「異化」(alienation),相信有讀過馬克思主義的朋友,可能才會對此名詞有印象。為了輕鬆地闡明「異化」的概念,順道測試一下安插錄象的方法,小弟特別準備一套可愛的卡通,希望大家提起興趣,花10分鐘看看,我想說的其實已全包含其中:

(上面是小弟近期最愛看的TVB卡通「動物橫町」,可惜它已在11月1日播映完畢。若果大家知道那裡有它的DVD Box set或者精品售賣,請火速告訴小弟!)

後記: 當然小弟亦承認自己有所不足,只提出問題,卻沒能力提出解答。何況自己亦曾當過選拔委員但毫無建樹,所以現在都只是看看卡通,與大家嬉笑一下就算。

星期二, 11月 06, 2007

消失的賽區(3) - 沙江廟

有句說話: 「賽區如朋友。見得越多,感情越深厚。」。不過這系列要談的,是已很少使用的賽區,故此小弟都是先說一些感情比較淡泊的朋友,以免越說越心酸。

這次要介紹的沙江廟乃位於新界西北部,近流浮山一帶。老實說小弟也不清楚這個賽區實際在那裡,因為地圖上標示的「峻社1985野外定向錦標賽」舉行時,小弟仍未玩定向(註: 峻社已經解散)。小弟也是參與1986年HKOC練習賽,才有幸在這裡玩過一次野外定向。說回來,在此區域的野外定向活動並不多,除沙江廟外,只有另外兩個地區(流浮山及輞井圍)有搞過野外定向,而且都是一次起兩次止的。

我想這個賽區本身,並不是十分具吸引力(基本上我是毫無印象,只記得部份地區植被很茂密)。反而地圖就更有談論價值,因為這張地圖,應該是香港惟一一張指北線並不是指向圖頂的地圖!甚至,在世界其他地方,有否這樣的地圖也是疑問。換言之這張地圖可能是SMAP名曲「世上惟一的花」,當年想必也玩死了一批大意的參加者,不過他們大可以收好這張地圖,先用來打小人,再等待幾十年後再推出炒賣!


題外話: 地圖繪製員劉君也是一位話題人士,更是小弟當年其中一位定向偶像(認真的)!小弟手頭上尚有劉君另一張破格之作: 比例為1:8333的東灣頭地圖,將來有機會可以放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如何前往: 我不知道沙江廟確實在那裡,不過33號新界專線小巴(元朗泰豐街-下白泥)應該途經。在那裡可以觀賞西部通道,更可以稍移玉步,往流浮山光顧一下常被吹噓的「少年廚神」阿Dee(連不好吃的小弟也隨口說得出,可見吹噓的力量之大!)。

星期一, 11月 05, 2007

色級賽 (2007/11/4 牛寮)

近幾年十一月份舉行的色級賽,都是與學界分區賽同場舉行: 學界賽參賽者先出發,而色級賽的參賽者後出發,加上兩個比賽的參加人數都不少,出發名單總是一大串的。於是脫離中學生身份多年的小弟,都被安排在11時後才有得玩 (甚至試過12時多才出發),不過這讓我可以在家中睡至8、9時才起床,輕輕鬆鬆的也是不錯。

令我有些少意外的,是賽會沒有使用賽區西南面的空曠地,不過光是使用賽區中部的白林,加上前陣子甚囂塵上的「秘密通道」,已令賽程有足夠挑戰性和話題。加上色級賽根本沒有獎項,自己也是抱著娛樂一下的心態,所以除了回家後要花個多小時整理衫褲(各啡組參加者應該知道我說甚麼的)外,也算玩得很滿意。

不過,我又不是沒有怨言,但這又不關賽事本身的問題,所說的就是交通問題。事緣大家都知道,賽事中心只有51號九巴可達,結局小弟來回也是各等了逾半小時,才可以坐上車上(其中去程是等了太久,幸好可以找到四位同道中人,湊足人數乘的士)。我絕對相信總會職員有通知九巴,有關比賽會令51號巴士多了1000名乘客(因小弟亦曾當過賽事主持)。但為甚麼巴士班次依然疏落如故? 的確令人R頭(疑惑)。

是次比賽的另一大收獲: 手臂上亦多了一幅地圖(只怪敝會新定向服是短袖的)!

此外,每次學界比賽,總是有些事令我這些old cake(先進人士)看得氣憤。今次總算沒有參加者拿起某「燈籠」(控制點標誌)大聲嚷「喂!這個是xx號marker,快來打啊!」。不過仍舊有些其他賽事很少出現的違規現象,希望各校負責人多多加強教育:

  • 有參加者邊玩邊講電話,更是明顯地與對方「探討」控制點的位置。似乎他們沒有看過賽員須知內,比賽規則第二項(除賽會提供之地圖及以上提及之裝備外,不可使用任何輔助器具[包括手提電話])罷。
  • 沿途總有參加者問我某某控制點在那裡,或者我剛剛到的控制點是否xx號。可恨我是氣喘得太緊要,沒好氣對他們說「你們這裡問是違例的!」。
  • 希望各位學生哥等車要排隊,不要借故插隊,還有不要像花師奶般與婦孺爭的士!
註: 小弟教班與11月18日之色級賽撞期,加上不認老沒有參與11月25日之先進運動會,所以上述兩個賽事都不會有小弟的賽後報導,希望其他人可以代勞啦!

星期四, 11月 01, 2007

消失的賽區(2) - "魚則"魚湖

第二個出現在這裡的賽區,其實小弟是未有幸玩過,不過卻是大有來頭的,就是"魚則"魚湖。

這個賽區在小弟玩定向時已經不再使用,即是說已經超過廿年沒有搞過比賽。從賽程組織的角度,這裡並不是十分理想的賽區: 主要是可跑的地區被分割為兩邊,而其餘地方都是比較茂密難行的;另一方向,裡面的小徑網不算複雜,而且許多地方是民居,賽程設計者要設計夠長又夠挑戰性的賽程,可能要十分費神。不過這個不理想的賽區,卻是香港第一張依據「國際野外定向地圖制圖規範」(ISOM)繪畫的野外定向地圖所在!可以說,這裡應該是香港正規野外定向運動的發源地!

有趣的是,"魚則"魚湖其實是與另外兩個賽區接鄰,就是北潭涌及北潭坳,而後兩者是現時仍在使用的地區(前者主要是用作訓練班實習,比較少搞比賽)。那麼,為甚麼當年地圖繪製員,會看上這個似乎有所不及的賽區呢?地圖上沒有列出繪製人員的名單,不過我想部份人士現時仍有玩定向的,如果你們有看這個blog的話,不妨與大家分享一下當年的想法。


這張1981年繪製的"魚則"魚湖地圖,乃香港第一張彩色野外定向地圖,可堪稱定向界歷史文物。小弟打算好好收藏,等待幾十年後有有心人收購!

後記: 大家可以留意此地圖的比例及等高線間距。15米的等高線間距現在看來當然是比較大(現時標準是5米),但1:15000的比例卻仍是國際現行的標準,反之,香港現時野外定向地圖採用的1:10000比例,其實並不與國際接軌。

如何前往: 94號九巴於北潭路及大網仔路交界附近下車即達,假日亦可乘搭96R九巴或7號專線小巴於同一地點下車。

星期三, 10月 31, 2007

消失的賽區(1) – 金山

是季香港野外定向會幹事杯將於嶂上舉行,勾起小弟的點點回憶,因為曾幾何時嶂上是定向的熱門賽區,然而近年已很少比賽在那裡舉行。香港乃彈丸之地,但原來也有不少野外定向賽區,有部份更已是被遺忘了,或者不會再有機會搞賽事的。且讓小弟在此恃老賣老,販賣一下大家的集體回憶。

香港野外定向界有一個說法,就是從第一堂實習的地點,就可以知道一名定向人的年資︰在小弟初玩定向時(即80年代),第一堂實習是大多在香港仔水塘進行的,至小弟在90年擔當教練後的10多年,首堂實習就多改在金山舉行,至近幾年,則變成在青衣進行。由是觀之,上述說法也頗有道理(大家不妨自行對號入座一下)。只是香港仔水塘及青衣,現時仍是野外定向的熱門地,反而金山就已經被「丟空」了多年(最後在金山舉行的賽事,要回溯至2002年12月的色級賽事)。

作為一度是訓練班實習的聖地,金山自然有其特別之處。最主要是它與香港仔水塘或青衣一樣,佈滿小徑網,十分適合設計淺易的賽程,加上這裡是熱門的郊遊地點,人流暢旺,初學者會感覺比較安全。當然最重要的是交通方便,大家若留意香港地圖,會發現金山是位於香港的正中,在深水”土步”坐巴士,10分鐘就可以到達,尤其便利我們這些非香港島居民,美中不足的是附近沒有時租車位(現時附近有咪錶位,但教練或學員又如何每兩小時走出去入一次錶呢?)。

而金山對小弟就有更深意義: 雖然小弟是屬於香港仔水塘的梯隊,不過第二次實習就正是在金山進行(更是第一次迷路),而小弟在成為代表隊成員之時,越野跑練習也是在這裡舉行;加上小弟有兩次在金山擔任賽事主持,以及繪圖其中一版金山定向圖的經驗,連惟一一張「牛肉乾」(違泊告票)亦是在這裡獲得的。當然,還得計算在教練前10年生涯中,在金山遺下的無數腳毛。

但這個定向聖地竟然在近幾年間被大家遺忘,著實令人有點遺憾。官方(總會)的說法,是由於金山馬騮(猴子)為患,對學員造成潛在危險,故此不鼓勵訓練班或比賽在此舉行(但小弟未見過有關說法的書面版本)。那實在的確出現過賽員被猴子抓傷或嚇到的情況,我也相信沒有教練未試過被猴子打開背囊。只是若果這點屬實,由於部份市民的不自律(無牌餵飼猴子現在是違法行為,但不知何故仍有很多人專程到那裡飼猴子),而令到一個理想的定向賽事場地不能再被使用,實在是十分可惜,而且對愛護自然的定向人也不公平。

也許作為定向人,可以更積極地做些事,比如配合野外均衡定向徑,讓公眾了解這個地方的美麗,更加愛護我們的郊野,順道協助檢舉那些違法的人士。



1993年版的金山定向地圖(左),相信是全港歷來銷量最高的野外定向地圖之一。當然小弟有份繪畫的99年版(右),水準是更上一層樓!

後記: 說到金山發生的最嚴重事故,卻是與野外定向本身無關。話說多年前某場賽事,一位時運低的賽事工作人員,在賽事籌備期間巡視賽區時,竟赫然發現一條「咸魚」(屍體)暴屍該地!當然最後也只是報警收屍了事。不過連小弟對此都所知甚少,也不排除只是以訛傳訛的傳聞。

金山野外均衡定向徑的地圖仍可在網上下載,可見http://www.afcd.gov.hk/tc_chi/country/cou_wha/files/ks.pdf

如何到達: 九巴72、81及86B,或途經大埔公路金山段之紅色小巴,於金山郊野公園站下車即達。

星期一, 10月 22, 2007

Action Asia

今期Action Asia適值15周年紀念,於是在雜誌內加入了一特輯,介紹香港不同的野外運動。野外定向也有幸在其中,更與由香港主辦的2008年奧運項目 - 馬術在一起,真是與有榮焉。

小弟附加兩點:

  1. 大家會否覺得陸志軒先生身上的號碼布有點面善?其實此相片並不是在比賽中拍攝的,這個故事稍後可以再談。
  2. 文中其中一項重點介紹: 野外均衡定向徑(AFCD Trim courses),其地圖單張已沒有存貨,亦沒有再翻印的消息,甚至漁護處總會有否維護,也是一個疑問。
資料來源: Action Asia, September/October 2007, pp.62

星期一, 10月 15, 2007

白理義先生紀念賽2007 (2007/10/14 香港仔郊野公園)

新賽季又開鑼!今年小弟希望有空,可以在這裡向大家報導一下自己參與的賽事。不過放地圖+分段時間應該有其他人會做,所以我想在這裡多分享自己的感受。

查實14年前,小弟以為這個紀念賽事應只有一屆,卻想不到一直成為近十多年來,野外定向賽季必然的第一擊。這項賽事沒有個人獎項,紀念盾只供總會的屬會爭逐,而近年其實只有個別兩三個屬會,有實力去爭獎項,所以競爭氣氛著實不大,我個人反而覺得它是賽季初的一個聚首機會,讓各位定向人有機會見見面,閒聊一下,順道熱熱身。

今年很欣喜見到不少中學生出現在賽事中,雖然累我不斷要在作賽中叫「怕死(pass)」,叫得我在最後聲嘶力竭。論賽事本身實在沒有太多可談論性,因為香港仔水塘已是公認的「大路之王」賽區,賽程亦一如所料,以跑路為主,難度欠奉。只是部份控制點的分數有點令人R頭(疑惑),比如7號及8號控制點,偏處一隅卻只值10分,反而位處必經之路的29號及30號控制點竟價值50分!小弟在700分中取得了400分(但因遲到2分鐘,被扣減了20分),以現時的狀態來說已是滿意,當然與據聞取得500多分的隊伍相比又相距甚遠了。

無論如何,我都想感謝香港定向人協屬這項賽事多年。他們為了搞比賽,放棄了爭逐紀念盾的資格。而可能由於工多藝熟,運作亦越來越順暢,整個賽事中都沒有出現問題,除了我找不到地圖標示的水站(可能是我太累,所以走過頭)。希望這個賽事的順利舉行,標誌今季賽事也會一帆風順。

星期五, 10月 12, 2007

全國定向冠軍賽2007

萬智健先生在全國定向冠軍賽的百米定向賽中,勇奪男子青年精英組冠軍,為一潭死水的香港定向界沖喜不少。小弟並不熟悉萬先生(我懷疑我與青少年運動員實在有些代溝),不過也藉此向萬先生說聲恭喜,順道叨叨光。

本來全國冠軍對香港運動員而言不算稀罕,記憶中在90年代,大梁及KK楊都曾經榮膺全國冠軍(當年只有全國定向錦標賽),即令小弟,在精英組暮年時代也曾得過全國賽男成組殿軍。不過近年中港定向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香港運動員在國內賽事中獲獎,也是越來越罕有(除了國內仍未普及的先進組,即他們稱的大師級)。在中國大陸運動員已成功在世界錦標賽晉身決賽之時,香港運動員仍能在全國精英賽事中奪冠,是更難能可貴。

說到百米定向,小弟曾於2004年全國賽中,參觀過此項目賽事(當時仍是示範項目)。當年香港隊在正規賽事中是全軍覆沒(除了我們的「大師」外)。依小弟的觀察,發現國內運動員在體能上已是大大拋離,在粗略閱圖上亦勝過香港運動員,但在精細閱圖上,香港運動員仍具有優勢。於是在百米定向這項對體能的要求不算高,但要求避免錯誤及力求精準的項目中,平日小心謹慎的香港運動員(我想強調,這某程度源於一批主流教練的倡導)就力足壓過國內的運動員。之後在全國賽及全國體育大會等,香港運動員雖然沒有獲獎,不過百米定向的成績也是不俗的。

可以這樣說,百米定向這個源自俄羅斯,但在中國發揮光大的項目,可能是中港定向人差距最小的項目。假若有一天定向運動真的打入全運會,香港定向運動員在頒獎台的最大希望,應該就是百米定向。雖然這個項目不是國際定聯的標準項目,不過若果我們想定向運動員的奪標消息出現在傳媒中,也許可以考慮加強他們在此方向的訓練。

問題就在,我們的總會取態如何? 如Toer推廣的沿徑定向(trail orienteering),也常被稱為亞洲人在世界錦標賽的最大獎牌希望(因為此項目對體能無要求,而且已有日本人取得銅牌的先例),然而總會已明言,不會在此項目花任何資源。另一方面,更離奇的是近兩年總會沒有提名任何運動員,參與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我們總會諸事先生們,是否真的有興趣透過優秀的海外賽事成績,去達到提高知名度及宣傳的目的,我可是抱懷疑態度的,不過希望總會這次證明我是錯誤的罷。

說回來,近年野外定向似乎留不住有潛質的青少年運動員,不少之前熟悉的名字,如劉泳行、張景忻、彭凱欣、李卓暉等,現都好像已經不見於比賽成績中。希望萬智健先生不會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星期三, 10月 10, 2007

Orienteering Today 2007年第2期

有一句俗語云「百足之虫,雖死不僵」,原來用來形容Orienteering Today(OT)也很貼切!因為潛水已久,小弟也以為經已倒閉的OT,竟於近日發出消息,謂即將於日內出版第2期,並已計劃於2008年出版餘下的4期。讓我心癢癢的也想續訂,不過心血小的小弟還是先再觀望一下,還有要先確定能否買回2007年第一期

星期五, 9月 28, 2007

香港電台 - 十項全能

原來最近井sir有上過香港電台「十項全能」介紹過野外定向,不過連井sir自己都無宣傳,相信都沒有太多定向人知道。幸虧香港電台的節目是可以重溫的,連結如下: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1/Decathlon/20070623.html

(記憶中星島日報體育版會有此節目的預告,換言之6月2x日該報應也有野外定向的簡介)

星期二, 9月 25, 2007

野外定向服 (Orienteering Suit)

說到野外定向鞋,當然也應該順道介紹一下野外定向服(orienteering suit)。

之前說過本地定向人要到90年代,才有機會接觸野外定向鞋(見此),但野外定向服傳入香港就早得多。小弟記得自己未玩定向前,已見過家父有數套定向服,可見早在「香港8X」年代,本地已有人穿定向服。


事實上有不少定向人,都如小弟般,穿著普通T-恤玩野外定向,實在沒有啥大不了。

不過說開,小弟初初玩定向時,並不是穿定向服,而只是穿短袖T恤+尼龍褲(即所謂「扯」褲)的。當中原因並不是家父刻薄小弟(他倒是願意轉讓一整套野外定向裝備給我),而是當年穿定向服的人很少,小弟作為一個初學者,穿著定向服比賽實在太注目,所以都是收斂一些,穿著大部份人的比賽衣著好了(現在的新晉定向人,在這方面是幸福得多,因為專門的定向裝備已十分普遍)。


傳統的野外定向服造型(下文提及的英文文章中,卻提出一條問題:「你願意穿得像這樣玩野外定向嗎?」)

說回一套野外定向服,其實包括一件野外定向上衣,一條野外定向長褲,很多人還會穿著一對護脛(guitars)或者野外定向襪,拙文暫且只談論前兩項(至於護脛及定向襪小弟打算在稍後的另一篇文章中討論)。定向服在近10多年,實在沒有太多變化,材料都是薄身尼龍(薄得透光,女士穿一定要打底!),主要有以下特點:

  • 輕盈而且不吸水,不會越跑越重;
  • 薄身而且透風,所以穿著也很涼爽;
  • 一般是長袖上衣及長褲,保護身體避免擦傷或被刺傷;
  • 鬆身剪裁,色彩斑斕,有時甚至有奇怪的配搭。

不過與定向鞋一樣,市面上並不易找到現成的定向服售賣。現時大部份定向服,都是透過本地定向會(俱樂部)團購的。不過若果你未有被「踢」入會,或者未有自備一套定向衣,其實也可以好像早期的小弟般,穿著普通運動衣著比賽亦可,不過一定要長褲(當然公園定向賽就可不必),而且最好是比較殘舊的衣物,蓋野外定向的比賽環境一般比較惡劣,身上的比賽服裝很易報銷(可能被樹支撕爛,或者太骯髒洗無可洗),所以在野外定向比賽中穿上身上的,也隨時要有被犧牲的準備。


舊款(左)及新款(右)定向上衣 (來源: Trimtex)

本地定向人曾把野外定向服稱為「火雲戰衣」: 一個當年可能很「潮」,但現在聽來就很老土的名稱。這其實恰恰反映野外定向的問題。前陣子小弟偶爾在網上見到一篇英文文章,內容大致是「拋棄你的尼龍野外定向服吧!」(全文pdf見此)。文中作者並不是「搞gag(綽頭)」,而是真是叫大家拋棄自己的舊定向服。原因就好簡單,正是小弟常常關注的「」之問題。他指出舊式尼龍定向服不夠「型」,令不少年輕人對定向運動卻步,於是野外定向的人口越來越老化(其實香港也有這個問題,觀乎近年年齡組別不斷只是向上發展,但卻沒有向下發展過)。於是作者高聲疾呼,希望要有一套更有型的定向服,而不是只有極少人穿得好看的尼龍定向服,尤其其他運動(如越野跑或單車等) 的服飾,比起野外定向是吸引千百倍。畢竟近年不少新的運動服材料,如DryFit或者CoolMax等,功能(即透氣疏水等)已與薄身尼龍相差無已,在實用性不減的前提下,野外定向服在設計上應該有條件貼近潮流,從而可以變成潮之運動,洗脫先進(即old cake)的形象。

我相信這是一大部份運動員的心聲,實在Simone Niggli或者Thierry Gueorgiou本身也真的很型,總不可能讓尼龍定向服使他們變得老土(這也是我的心聲)。於是,近幾年大家發現在世界錦標賽中,精英運動員穿著的定向服已漸漸地起了革命: 新的定向服變成類似單車服的剪裁,貼身而短袖的設計,令運動員更具肌肉感及動感,而材料亦多轉用了上述的新材料,即使部份仍然採用尼龍定向服的,剪裁設計上亦改為短袖而貼身。


不論是Simone Niggli穿著的新材料定向服,或是Thierry Gueorgiou穿著的尼龍定向服,其設計剪裁與以前的已大有不同。

小弟對上述改變,絕對是舉手拍掌支持的,雖然小弟有個大肚腩,不過都鼎力支持(因為最近敝會HKOXCC亦團購了一套新款定向服)。不過小弟有一點疑惑: 蓋運動服飾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是保護運動員的身軀,野外定向的運動性質,令運動員很容易被野外的樹支、長草等割傷,所以才要穿著長袖上衣及長褲作賽。然而在現時的潮流下,為了展示肌力,運動員都傾向穿著短袖衣比賽,這又會否令他們暴露在危機中呢? 瑞典曾經有案例,運動員在比賽時沾染了其他運動員的血液或汗液(相信是透過比賽中受傷的傷口進入),而引致乙型肝炎集體感染(報導見此)。這亦反映了長袖定向衣雖然有點老土,但畢竟它具備野外定向必須的保護功能(在香港更附加有防曬功用)。

IMG_4131
新(右後)舊(左前)野外定向服在接棒中(來源: chiu0701網上相簿)

我相信這個問題,在技術上回答尚且不難,難的反而是在觀念上: 蓋我們有很多根深柢固的傳統,但在激烈的現實世界中,有許多許多挑戰及新概念,比如短途賽、百米定向、GPS定位追蹤,甚至新的定向服設計等,都是近10多年才出現的概念。然而當我們採納新概念的同時,一些舊有的,我們珍視的傳統又慢慢地消失了。究竟我們如果取捨,我不懂答,或許我就且把這問題留下讓大家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