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07, 2006

「選人」不利己

最近世界錦標賽香港隊選人出現好大的風波︰旅居瑞典的本地定向人小燕,今年竟被摒除出香港隊大軍內。表面的原因,是小燕缺乏本地的訓練及賽事成績支持。小燕公認是本地最頂尖的女子運動員,不過奇異的是她一直缺乏本地的賽事榮譽,這並不是由於她的水準不夠,而是前幾年為了挑戰自己,她選擇了參與男子組的比賽!而近年來她已隨夫移居瑞典,更不可能參與本地的訓練和比賽。從網上的留言看來,她為此事十分沮喪,並有可能因此退出本地定向壇。而網上近乎一面倒的聲援聲音,反映了這次總會的遴選決定,似乎又再一次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野外定向運動員可以代表香港出外比賽的比率,在各體育項目而言已是比較大的,觀乎我們總會集訓隊的規模,甚至足以組成一支足球隊!不過,每年的香港隊遴選,又總是出現爭議的情況,就叫人十分疑惑。好多人都會問點解無一個公認的遴選準則,但這方面我就十分同情總會,因為這個情況在近乎所有運動項目都會出現,就最近英格蘭國家隊無端端選了個禾確特入選世界杯大軍,雖然絕對是離奇,甚至有陰謀論說艾歷臣是瑞典的「無間道」,不過艾生又一於少理,因為他的確有選人的大權。當然,小燕有小燕的可憐之處,總會亦有其道理,何況當中可能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內情,所以小弟實在不敢胡亂評論。

不過,小弟並不是單純為總會打圓場,而是想反映一點︰總會在近年處理一些敏感的問題時,透明度越來越低,這卻是與總會其他事務上的作風恰恰相反。其實在網頁建立以後,總會在發佈消息的速度及廣度上,絕對是眾體育總會的表表者。起碼在賽事資訊及成績的發佈上,由於再不用先經屬會發放,令廣大定向愛好者與總會的隔膜減少了許多。然而資訊的透明度卻在不同時間、由不同人主理下亦有所不同,比如說,在一段很長的時間,技術委員會的會議記錄都有放在網頁上,但從不見有其他委員會跟隨。後來,連技術委員會的會議記錄亦不見了。遴選的情況亦一樣,曾幾何時,總會在之前一年已經會將該年度擬參與的賽事,名額及遴選準則早早放在網上。但後來,不少國際賽事的遴選告示卻又突然發出,讓不少有志人士措手不及。再之後,香港隊只開放給總會集訓隊人士參與,直到今年,總會連遴選結果亦不放在網上,除了大家在討論區內議論紛紛外,再見不到總會官方的任何說法。

我不知道總會諸君,是否與很多大機構的主事人一樣,希望利用控制資訊去增加和諧、達至「強政勵治」。若果我不是猜錯的話,除了悲哀之外,我也想不到另一個形容詞。香港定向界其實已是王小二過年,大家對香港隊的期望,仍只是停留在不要包尾而已。只是若果在遴選過程中還是叫人失望,實在很難令大家對定向有更大的歸屬感。

(些少個人感想︰整件事就大的「受害者」除了小燕,還有遴選委員會的幾位常任理事。我與他們雖不是深交,然而據我的認知,他們絕對是公正的君子。現在大家已將遴選委員會當成箭靶,但我相信他們的決定,絕對有合情合理的原因。而總會在遴選結果「泄漏」的同時,卻又反常地將他們的名單公開,實在是一個十分不幸的巧合。)

星期六, 6月 03, 2006

百米定向的反思

總會於五月初舉行了香港有史來第一次百米定向賽,在此不妨一談這個特別的比賽格式。
長久以來野外定向在推展上,都有一個最重要的阻礙,就是觀賞性極低。相信除了定向人本身,不會有人願意觀賞野外定向。這主要是有兩個原因︰第一,野外定向的競技場是廣闊的野外,觀眾無法在現場或電視機前看到運動員的表現;第二,是更根本的問題,就是現時主流的點對點式定向,是採用間隔出發制的,換言之,與其他運動項目截然不同,並不是先返抵終點的運動員就是勝出。一般情況下,在最後出發的運動員返來之前,都是無人知道誰是勝出,可能是比賽舉行後幾小時後的事情了。
試想想,當運動員完成賽事後,都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勝出;當歡樂小姐把彩帶拉起,觀眾為衝線的運動員歡呼後,才發現優勝的運動員其實還在比賽中,這是多麼的令人難以理解?!
百米定向正是恰恰同時解決兩個問題的格式。首先,它的賽區很小(即100米x100米),往往一目了然,觀眾可以很容易看到運動員的一舉一動,甚至電視轉播亦變得可能;其次,百米定向是採用集體出發制,一般是4至8名運動員同時出發,如果人數夠多的話,就採用淘汰賽方式。
當然正常定向人都會想到,集體出發制下,運動員豈不是可以互相跟隨?百米定向採用的解決方法,是每個運動員的賽程,是與其他的有些微差別。這十分考驗賽程設計者的功力,因為要觀眾看到運動員的進度,又要確保賽事盡量公平,是很不容易的,在上次香港的百米定向,算是十分成功的例子。
作為一個推廣野外定向的活動,百米定向的確有其吸引之處︰觀賞方便,規則易明,而且開展容易,實在一個球場內,放幾件家私,都可以搞個百米定向賽。不過,如果作為正式比賽項目(今年全國體育大會,相信是首個將百米定向正規化的體育盛事),其實個人覺得是有點那個。這個不單是百米定向並不能全面考驗地圖閱讀技術︰由於賽區細小,比賽地形多數極為簡單,對很多定向人來說,事實上利用一張只有控制點的位置也可進行,而且路線選擇的原素亦極少。不過,更重要是,百米定向其實缺乏了體育運動一個最重要的原素︰公平。這是很易理解的,既然每個對賽的運動員賽程都不一樣,又如何確保大家的對決是公平呢?而且對很多定向人來說,它對體能、地圖閱讀、指南針使用的考驗完素太低,比賽往往成為控制點選擇題。
這實在反映了野外定向運動在推廣上的兩難處境。若果我們留意一下野外定向歷史,其實在近20年野外定向正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最顯著的情況,就是多了很多新的格式湧現,包括正式比賽項目長中短途格式的確立,非正式格式的出現如百米定向、微型定向(Micro-O)等。明顯地野外定向界已經明白,我們的發展以至生存,有賴新的完素,去吸引更多參加者、觀眾以及贊助者。問題就在,新的格式是否會摒棄了野外定向本身的完素?比如,眾所周知長途賽以及短途賽,已經是非常不同。而且太多新元素,會否對現時的精英運動員不利?這是十分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