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07, 2006

請不要讓APOC成為笑話 - 回應

本來應該是「我與Orienteering Today恩怨」的第二集,不過一直為做APOC的準備而擱下了。本來這個blog都理應要放棄一段時間,不過近期又見到HKOC留言版有篇留言,是有關出自小弟手筆,最近發出有關的APOC報名情況匯報新聞稿。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留言時,竟有一點不痛不癢的感覺,令我懷疑自己對定向的熱情,已經衰退至一個很嚴重的地步,比起這篇留言的作者,實在是自愧不如,惟有速速打下片言隻語,高呼自己定向心仍然未死。

HKOC Board的留言:http://www.hkoc.org/cgi-bin/lb/cgi-bin/topic.cgi?forum=44&topic=11&replynum=last
牽涉之新聞稿: http://www.oahk.org.hk/info/apoc-2006-12-05-press-release-c.pdf

文中有一句「盛大的定向嘉年華…」,香港一年也有很多次盛大的定向嘉年華,每次色級參加人數都隨時超過八百人(APOC的參加人數),究竟OA的籌委做了些甚麼?
其實在文中的後段都提到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貴,以及本地居民沒有優惠。我個人的感受是: 平貴是相對的,只是色級賽只是$30一場時,又很難想像$120元一場的APOC怎樣可以好4倍? 但又想回來,$30一場又是否反映了賽事實際的價值呢?
我個人同意APOC的費用是偏貴,事實上亦不知道其定價的原因,不過若果我真的很喜歡玩,我還是會抽一兩場報名,正如若果安全地帶或者checkers來香港開演唱會,即使最平門票是$500我也會去聽一場(如果是余米高則10元可以考慮)。當然你可以說市面有許多活動比定向平,但實在定向的成本是貴,而且贊助亦很少,十分無奈,但這是事實。惟有安慰自己: 野外定向比這些活動好玩些少(可能是事實,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哪兩位相信要用錢聘請的宣傳大使又宣傳了甚麼?
因為不是聘請(如果可以聘請,我個人比較喜歡形象更動感的伊面或者小方),只是情商,所以基本上沒有做過甚麼(至於用「明星」去做宣傳的效果和反效果,實在還有許多可以說,且容日後再談)。

一個連香港人都不知道、參加,在香港舉辦的亞太賽,又如何能將定向推向更廣大的市民。
當你有份在本港協助宣傳一個體育活動,不管它多大規模,多高水平,只要它不是重點項目、與名人洋人沒有關聯、又與慈善拉不上關係時,你會發現有許多好奇怪的制肘,會有太多阻撓或者不支持。我腦裡曾經,或者還有許多想法,有很多以為舉手之勞即可達成的「絕橋」,只是「非不為,實不能也」。

還有想說的是,那些宣傳品爛得很,T-Shirt更加不知所謂。
除了點頭同意,實在沒有甚麼可以再說,惟有說定向人的taste仍是比較獨特(在我之前的blog已經提及)。但問題在誰可設計呢? 得罪說句,近10年沒有一件定向T恤小弟膽敢挺胸著出街(如果不是志在推廣,送給我也不會穿),由此反映,若果我們不另聘高明,或者急急吸引一兩個designer玩定向的話,宣傳品仍很難有令人滿意的設計。

我想這樣的言論總會有人回我:「為甚麼不去參加籌備工作?」我的目標是比賽,只不過在看到一個爛透的宣傳有感而發。
運動員可以專心去跑比賽,教練在受到尊重的情況下做訓練,搞比賽的可以愉快、滿足的去為運動員籌辦比賽,相信是所有定向人樂見的。問題是我們的運動在香港仍是「塘水滾塘魚」,永遠是一人分飾多角,不論人力財力永遠緊拙。運動員永遠埋怨「上層」的辦事不力,「上層」又總覺得運動員自我主義,結局就是在定向界中,只充斥著一大批心灰意冷的運動員(或者「齋玩不做」的愛好者),以及一小撮心懷怨懟的搞手。老實說,若果有一小批人願意,又真的有能力做好推廣工作,搞好每一場賽事,賽程永遠有挑戰性,控制點永不會放錯,甚至可以有些少獎金,運動員又是否願意付出較多的金錢,去「購買」他們的服務呢 (事實Park World Tour正是走這條路線)? 抑或我們希望比賽永遠平宜,搞比賽的都是「friend爛屎」(新名詞,乃freelance的變種),那怕每次跑完都是罵(媽)聲四起。還是,我們可以像K牌出奇蛋般,多元化的滿足到兩批人的兩個願望。與其不論運動員和搞手都不滿意,我們是否可以在空閒時,想想有沒有新的方向,而不是重覆又重覆地犯上相同的錯誤呢(相信不少前輩已在10年前吐過大桶苦水)。

我只是一個運動員,盡力推廣APOC這個項目的原因,是基於一個理念: 就是「香港一定得」(十分老套的口號,結果亦是「一定虧得」): 我們既是認為野外定向在香港有改進的空間,而自己仍有些少熱情,些少能力,就希望能借助APOC這個舞台,證明一下自己想法的對錯。我相信今次是錯的多。事實上在籌備者的角色,這次APOC(還有96年一屆)絕對不是令我滿意的一次,相信在運動員的角度亦會是一樣。只是,若果我們因此連爛透的宣傳都不做,恐防我們的運動只會繼續委靡不振下去。我們現在像與世隔絕的高人,亦沒有其他人注意我們,正如Jan Skricka 說過,野外定向運動員與其他運動員一樣的付出,但卻得不到世人的尊重認同,這是不可以接受的。然而改變現狀的關鍵,正是我們一貫的弱況,就是宣傳,那怕是「煲水」,現在我們可是連室溫也不到!若果我們安於現狀,就不須要去抱怨,若果我們覺得現狀是應該改變的,不是順應潮流,就是帶領潮流。不幸地,我的能力只足以達到前者,我承認是我的不足,惟有做我能力做到的,再期待更有能力的人士再進一步。

曾國藩是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之一,當然不是單純因為他消滅太平天國,或者他的「挺經」,而是他那力挽狂瀾之既倒的氣魄。我希望香港定向界也會有這個人物,然而這個不會是我,因為我已是一個根深柢固的定向人,我希望有一個有全新思維的人,帶領我們把香港的定向運動「搞上去」,若果有這一天,我們就可以快樂地,跑我們喜愛的野外定向,而不須要再互相抱怨。

P.S.
1. 由於時間不多,打得比較急,所以有些論點比較亂,敬請見諒。
2. 此文並不是針對原作者aby,實在大家都是「愛之深恨之切」,我希望定向界仍會有更多像他的有心人。

星期三, 11月 15, 2006

Orienteering Today與我的「恩怨」-上集

在之前一段blog中提過自己是Orienteering Today的訂閱代理,我想這幾年的經歷亦值得在這裡介紹一下,畢竟也是個十分有趣的故事。

相信好多定向人都知道,一向以來英語野外定向雜誌,其實來來去去都是Orienteering World(國際定聯)、Compass Sport(英國)、Orienteering North America(美國)和The Australian Orienteers(澳洲)幾份,不約而同地都是當地野外定向聯會的官方雜誌。即是說,野外定向運動一直都沒有私人辦的雜誌。小弟外遊時一向都有習慣,就是去逛書局或雜誌攤,見到在外國有關各項運動的雜誌多到難以想像,但野外定向卻是斯人獨憔悴,心裡總不是味兒(雖然也知道野外定向的市場實在不大)。

在2003年後的一段時期,由於開始籌劃編寫我的野外定向天書,於是開始在不少網站中,找尋有關野外定向的書本及教材,亦十分偶然地,赫然發現原來當時市場上,已經有一本獨立的英語野外定向雜誌O-Sport(即Orienteering Today的前身)出版了差不多一年,除了怪自己孤陋寡聞外,當然為公為私,都要快快訂購,偏偏這本雜誌當時沒有安排信用卡付款方式,為了避免給銀行賺我幾十元匯款費用,於是我「膽粗粗」的電郵給對方, 查詢還有甚麼可行的付款方式。

(其實在大概幾個月後,Compass Sport已推出了信用卡訂閱Orienteering Today的服務,不過現實實在有太多巧合的出現,惟有嘆句凡事都是「整定」的。)

對於像我這般熱心的讀者,對方當然是急不足待的回應(自吹自擂)。不過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們並不是告訴我怎樣節省這幾十元,而是給我一個反建議,就是請我當O-Sport在香港的訂閱代理︰訂閱代理的工作其實很簡單,就是收集有興趣人士的資料以及錢,把它們送交到雜誌社處,雜誌社就直接把雜誌寄至訂閱人士處。他們同時亦告訴我,其時有數名香港的定向人已訂閱了這本雜誌(相信是他們在外國作賽時訂閱的),不過總不可能每年找人到歐洲去續訂,所以他們急欲在香港找一個訂閱代理,而我就「自投羅網」,自是一拍即合(事實上我最初意欲讓總會當訂閱的代理,不過總會倒過來希望這工作由私人負責)。不過當年已值年尾,基本上我只是聯繫已訂閱的香港定向人,以及在網上留言版吸引了數名「散客」,就匆匆開始我的訂閱代理生涯。

老實說,當時我應承這個差事,的確是因一時的貪念︰雖然訂閱代理要做一些統籌的工夫,不過其實工作量不很大,更重要是訂閱代理也會收到推廣用的雜誌,即是不用付錢就可以看O-Sport!當然自己要承擔幾十元匯款費用,不過實在也可以在佣金收入 (訂閱代理可從總訂閱費中,抽取一個百分比金額作為佣金)中扣除,所以這可說是一個利少(老實說以香港的訂閱人數,佣金只是「得啖笑」)但不會「蝕底」的方案,嘻嘻(如果大家有興趣當這個工作,不妨告訴我)。然而,我心底裡其實有個夢想,就是讓野外定向的出版物,在印刷媒體上能佔一席位。縱然自己相信是不能達成此願望,惟有嘗試在金錢上支持在他國的有心人,希望雜誌真的能越搞越大。

不過我很快就遭遇到第一次「挫折」︰由於我在年頭訂價,但是在年中才匯款給雜誌社,而歐元在這段期間大幅上揚,結局是首年業績在計算佣金收入後,仍有2, 3百元虧損。當然如果把這些虧損視作訂閱雜誌的費用,仍是可以接受的。更重要是,這一年總算無風無浪,雜誌順利地出版了7期,訂戶付了錢亦收到了符合期望的出品(最初O-Sport大部份版面是黑白的,不過訂價亦比現在低)。於是我的雄心壯志,希望多做宣傳,吸引更多人訂閱,那麼我再虧蝕的風險可以再降低。只是雜誌社卻遲遲沒有告訴我之後一年的訂閱詳情(起碼我要有訂閱費用才可以訂價),讓我等得牙癢癢的 。

及後卻再出現了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件︰我甚至清楚記得當時我剛與參與完XCC星期五訓練,與一眾會友在樂富吉之島food court吃飯「吹水」,怎知收到一通不知來自何方的長途電話,電話的另一方正是O-Sport的主事人之一Jan Skricka(實在至今我也不肯定那位是不是他,因為當時是非常突然)。在電話中他表示與雜誌社的舊老闆因事鬧翻了,由於舊老闆將不會再繼續辦這本雜誌,他會另起爐灶,繼續辦這本O-Sport,當然主要是希望我們這批訂閱代理會支持他。老實說我只是接收到他說話內容的7成,一來自己是肚餓得要命,二來他說得很急,似乎也沒有甚麼組織,印象中他重覆說了不下十數次「please trust me」。不過從他竟然親自致電給一個手頭只有不足十名訂戶的代理來看,雖然我不肯定誰是誰非,但也為他這股衝勁為之動容。所以當他稍後再電郵給我時,我就告訴他我會繼續支持新的O-Sport,以及會以這本雜誌為基礎,重新去招攬訂戶。

現在想回來,其實當時我的決定可能是太過感情用事︰若果雜誌社的舊老闆,也繼續辦定向雜誌打對台, 那作為「磨心」的我將會出現兩難情況。但大概定向界真是容不下兩本獨立雜誌,這個情況最終沒有發生,只是舊老闆堅持Jan Skricka不可再用O-Sport這個品牌,這亦是Orienteering Today名字的源起.......

(由於越寫越長,所以下集稍後再續.......)

星期三, 11月 01, 2006

我愛你《ORIENTEERING HONG KONG》— 我的回應Part 1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小弟是總會季刊「定向香港」的「哎o也」編輯。說真這本總會官方刊物每年三期,每期8頁,有認真看過的人相信不會超過10個。所以這位編輯工作雖然辛苦,還要常常出「鱔稿」,不過壓力絕對不大,蓋因寫得好不會有人讚,出問題亦不會有人彈是也。然而近日,從某討論區得知遠在北面的中國定協,網站中竟然刊登了一篇有關「定向香港」的署名文章,真是讓小弟受寵若驚,起碼讓小弟知道「定向香港」竟然是有人看的,而且是「珍而重之」。小弟真是大呼一句「吾道不孤」也!

(原文在http://www.oacn.org/ArticleShow.asp?ArticleID=657)

不知道香港的定向人是否太直腸直肚,老實說我自己就看不出作者是針對小弟或者敝刊(小弟早已將「定向香港」當成自己的baby)。當然封底簡介方框內的內容真是十年不變(除了總會所在的建築物名字轉變了外),不過只是簡單幾句句子,點出了總會的宗旨,實在亦沒有甚麼改變的餘地,一如野外定向在香港的發展一樣(其實是很悲哀的,不過又是現實)。 當然也可能國內的同仝比較內歛,弦外之音恕我未能聽出。小弟的感想亦只是有感而發,並非針對原文作者劉先生。

我想說的是,比對野外定向在國內近年急速的發展,香港彷如逆水行舟,無論在流行程度、受注視程度以至精英運動員的成績,已經被拋離得遠遠的 。對於曾是定向先進地區的香港而言,可能有些難受,但又不至於妄自菲薄。就正如總會在財政人力緊絀下,仍然可以連續成功出版9年「定向香港」,小弟敢自誇自擂這是了不起的成就。當然我又得承認,成功出版與成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畢竟野外定向在香港是一個小圈子活動(內子之言),小弟亦常常強調「定向香港」只望收拋磚引玉之效。實際上本來亦真的成功了一部份,因為中國定協曾於去年,出版了第一期中國定向雜誌,只是至今仍只是得一期。那麼「定向香港」惟有繼續孤獨出版,以及儘量寄予大中華區各位定向同好,希望能以惟一一份中文野外定向期刊的身份,為推動區域發展盡分綿力。

說真我是巴不得每期都有人排隊來投稿。當然更羨慕那些學術期刊,可以選論文來刊登(事實在香港高等學術界,都是以刊登在這些期刊的文章數目,來衡功量值的)。但不幸地「定向香港」只是一份免費派發的體育總會會訊,文章分量比起那些免費報紙內的所謂「專欄」還低10倍,所以即使每期簡介下都註明歡迎會員投稿,小弟望穿秋水仍是「得個桔」(事實上即使來自國內的投稿,9年來小弟都只收過2-3份)。我相信在香港的老師們若果得悉在國內的同業,可以以刊登在「定向香港」的文章數目得到職稱晉升,應該會大力踴躍投稿,而小弟更應快快轉行教書(相信當一個SGM應該無難度)!不過話說回來,當我見到現在香港的學校定向發展,仍只靠一小 有心的老師及學生支撐著,至於大部份老師仍是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事實上多此一事對他們真的沒有甚麼好處),再看到國內的情況,直叫人又羨慕又妒忌︰若果香港亦可如此,總會根本不會煩惱學校們不熱心搞定向!

應該有部份定向朋友知道我有幾大願望: 1) 出版一本定向「天書」; 2) 寫一篇有關野外定向的小說; 3) 搞一門與野外定向有關又可以賺錢的生意; 4) 辦一份野外定向雜誌。可以見到是越往後的願望,難度就越大。不幸地是,即使文字稿已完成了逾年,我連第一個願望仍未能圓。當見到Orienteering Today仍只是艱苦地經營(小弟作為訂閱代理亦常擔驚受怕),更令我徹底打消了最後兩個願望,也許野外定向這個小市場,實在容納不了太專業、太「燒錢」的項目。於是惟有努力賺錢,工餘時間替總會寫寫稿,快樂的跑定向,以及寄望野外定向能在集合各地有心人的情況下,能有更長足的發展(當然小弟最終希望她能打入奧運、亞運或者起碼東亞運,不過似乎這些至今仍然是奢望)。於是乎,「定向香港」仍是一份只求周圍派,只希望更多人用心看的免費「定向香港」了。

星期一, 10月 09, 2006

總會德政1

雖然歷屆野外定向總會會長掛在口邊最多的一句說話,都是「總會是大家的總會」。不過總會總是成為各位定向人抱怨最多、「丙」最多的一個對象(即令小弟亦不例外)。事實上看回之前小弟寫的,十居其十都有罵總會的成份。 不過,其實小弟對總會並不是如此仇恨,所以,都是要多寫一些好人好事為佳。

在香港,野外定向比賽素來是突發的遊戲。小弟印象中,最過份的一次賽事,由發出報名表到比賽當日,竟然不足一個月。老實說在這個倉促的情況下,怎樣宣傳都是白費心機。當然大部份賽事都未至於如此過份,不過從總會賽事年曆的更新頻率,可見比賽的詳情常常都在更改,常常有新的賽事突然彈出。

定向界對這個現象倒是見怪不怪的,事實上以定向人「有賽事即報(名)」的習慣,即使再倉促,報名人數永遠不會太差,只是每個賽事見到的面孔都是熟悉的。原因是這樣的情況,消息還未及流出至非定向界的人士前,比賽已經玩完,那麼在定向圈外的人士,就永遠不會有機會在賽事中報名。如果我們仍然享受「塘水滾塘魚」的狀況,當然就不是一個問題。然而若果我們希望更多其他人士享受野外定向的樂趣,這個狀況就絕對不可接受。

宣傳賽事的方法,在香港不外乎貼海報、掛橫額、向有興趣的團體寄資料諸如此類。進取一點,也可以在雜誌或網站中刊登消息(除了極少數團體,要透過廣告宣傳賽事,現時仍是天方夜譚)。問題是,這些工作的前提,是賽事的舉行能儘早確定。若果我們的賽事,仍是如上述般突然彈出的話,我想很難可以將賽事消息轉達至「街外人」。

所以,當今年8、9月時,大家赫然發現總會的賽事年曆,竟然一早已堆滿一大堆賽事時,不知有何想法?小弟知道有些定向人埋怨,太早公佈賽事的日期,提高了他們忘記報名的機會。不過在小弟看來,總會提早確定予大部分賽事的日期,對於宣傳賽事,以及讓定向人確定日程而言,不遑是好事一件。尤其近年類似的運動項目(如長跑、或類似毅行者之類的行山活動)越來越多,即是說大家撞期要選擇的機會亦增大了,定向比賽的日期能及早確定,起碼大家在報名時,也不怕要再「就住就住」了。

星期二, 8月 15, 2006

APOC推廣1件小事有感

運動推廣人及運動員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因為運動員的挫折基本上是緣於本身能力,但運動推廣的情況就常常受外在因素影響。老實說這都是「阿媽係女人」式的說法,但當親身體驗時,感受卻又是十分貼切。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小弟受傷後,已經「疊埋心水」不再做拚命的運動員。不過但凡定向人都知道定向虫的力量。既然APOC(亞太區野外定向錦標賽)來臨,於是我嘗試改變角色,當上宣傳比賽的工作。不過原來比賽迷途慘,但為野外定向做宣傳,實在不知方向從何,即是說常常都處於迷途狀態中!若果將來有機會實在有很多可以說,這裡就首先談談當中一件小事的個人感想。

這件事其實與小弟的興趣有關︰由於小弟工作地方容許聽收音機,所以小弟可是由朝聽到晚的。亦因此,小弟相信若果APOC能借助收音機節目宣傳的話,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而現時其中有一個節目,是每日訪問來自不同介別、範疇的人士,包括各行各業以至不同業餘愛好人士。這個節目其實已經有年多歷史,我想,在幾百集中,野外定向亦應可以立足於其中一集罷。於是怕羞如小弟,亦鼓起勇氣寫了封email給節目主持,推薦了其中一位定向朋友(姓名姑且不表)作為其節目嘉賓。

那位節目主持一向給我的形象是十分親民的,所以我很有信心他會回覆,加上我自覺亦寫得十分吸引(簡直是我由中學以來寫得最好的應用文!)。 結果不多久,果然收到主持的回信,信裡當然是一貫多謝小弟的提議,亦有點是預期之內的婉拒小弟的提議(我在「食檸檬」方面畢竟經驗豐富),不過拒絕的理由卻有點奇怪: 就是由於節目在之前一年已有定向的專題,所以不方便再訪問多一次。問題就在: 以我作為節目忠實擁躉,若果節目中曾經出現過任何有關定向的介紹,那怕只有10秒,都不可能逃過我的「法耳」,難道是在我放假時播出的?後來我想到,這個電台的節目可以在網上重溫的,但我找過最近一年的重溫,卻沒有任何的線索。

我找了很久,終於發現了去年曾經有一集,是以救世軍「香港定向日」作為主題的。我印象模糊的原因,就是整個1小時的節目,有一半是訪問2位活動的代言藝人(就是那pair常刻意搞緋聞但無娛記有興趣的一對)的。當然你不可能期待他們對「定向」有任何認識,而訪問亦基本是圍繞他們的動態。由於我當時只是聽了那一半,所以我一直以為那集是這對組合的專訪。

至於我遺漏了的另一半,幸運的是總算是訪問了協辦機構的負責人,而這個負責人的確是一個定向人。問題卻出在「香港定向日」這個活動。以一般人的角度,「香港定向日」當然是野外定向啦。但我相信不會有一個定向人,會承認這個活動,是與真正的野外定向有任何關連。因為它的形式其本上是都市尋寶,不會使用到野外定向的最基本完素: 地圖,更重要是,總會是完全沒有參與過這個活動(至於為甚麼救世軍竟膽敢在沒有香港野外定向總會的確認下,使用「香港定向日」這個名稱,相信只有這兩個牽涉的機構才清楚了)。可以這樣說,這個「香港定向人」,只是一個「掛定向賣籌錢」的活動。當然「無國界野外定向比賽」也是籌款活動,不過起碼它的形式合符一般公認的野外定向。

結果是,負責人當然要應救世軍的要求,介紹了這個與野外定向無關的「香港定向日」,講解它的玩法,宣傳它吸引之處。但最後,他說的資料,並不是真正的野外定向。一個對野外定向毫無認識的,不會因此對野外定向有更深了解。一個被吸引參與「香港定向日」的人士,不會因此感受真正野外定向的樂趣。於是,一個本來極珍貴的宣傳機會,就是這樣白白在我們手上溜走了。

由小弟年少到現在成為一個佬,野外定向「小眾」的形象,一直是很多定向人心中的一根刺。「小眾」當然不是參與的人數,而是大眾認知的程度。若果單計在香港參與過的人數,我敢說野外定向一定比諸如相樸或者草地滾球多,然而公眾從不會將後兩者誤認為其他項目,但小弟身邊的朋友,仍常將小弟至愛的野外定向,誤認為遠足、山藝、攀岩、X-Game、Rogaining......甚至有個別的還質疑小弟為何至今仍未跌死(亦在他們心目中,野外定向等於MI2內的高危活動),我實在心痛還甚麼我們至今仍不能樹立獨特的形象。事實上在SARS之後,所有戶外活動包括野外定向,都受惠於更多公眾認知及參與,但作為定向人,我們應該發揮自己及集體的力量,盡力向其他人推廣及介紹我們心愛的運動,而不是當新聞報導員將AYP的野外鍛鍊科誤稱為野外定向時,仍然一聲不吭,仿佛與自身毫無關係般。

所以直到現在,我都為主持人拒絕我的原因而耿耿於懷。當然我不是責怪這位主持人,因為他並不是一位定向人,當然不可能知道「香港定向日」不等於野外定向,而且老實說,救世軍的吸引力及其公關力量,一定比我們總會強大數百倍。而我亦不會抱怨被訪的負責人,因為他既然是協辦的身份,推廣活動本身當然比推廣野外定向重要。嚴格來說,救世軍利用了「定向」的名稱是很大的誤導,但的確沒有違法,而且它起碼有請總會的屬會作顧問。只是,若果不是我們及總會,一直在宣傳公關上的被動及弱勢,我相信「香港定向日」事件斷不會出現。就正如近代中國「人必自侮而後被人侮之」的境況。

星期五, 8月 04, 2006

應該感到疑惑,還是憤怒?

8月3日看到總會網頁內的賽事年曆更新了,當然第一時間看看,把最新消息記錄在PDA中。不過看來看去,都看不到與之前的有何不同,心想難道總會webmaster柏金遜發作?後來到了OC討論區一看,才發現原來不是增加了賽事或者賽事資料有變,而是反常地刪減了一個賽事。說得反常,當然是不正常︰以往定向賽事雖然常常很遲在確定,但一旦刊登在賽事年曆,就很少會放各定向人「飛機」。更奇怪的是,今次辜負了廣大定向迷的,竟然不是總會或者任何一個定向會,而是堂堂特區政府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

事緣就是今季度總會異常高效率,在上季中已早早刊出了2006/2007年度賽事年曆,其中11月5日是舉行「工商機構運動會-野外定向」比賽的吉日。之後連總會通訊「定向香港」亦有大書特書。不過近日有網友不知是否太得閒,去了康文署的工商機構運動會網頁一趟,赫然發現野外定向竟已被撇除在外。未知總會是否真是適時收到康文署的通知,抑或在網上收到風,於是惟有「急急腳」把此賽事刪除。

老實說,工商機構運動會在定向人心目中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對大部份定向發燒友來說,影響只是小了一個無關痛癢的比賽。不過從此事件,可見野外定向在香港體壇(其中一個重要部份)的地位,亦對推廣定向工作造成一定打擊,因為總會推廣及發展秘書孔繁泰曾經提出,總會可透過公司機構更有效地推廣定向。現在康文署竟然把這度大門關上,那麼部份「一年一度」的參與者失望之餘,教練亦少了去大機構教訓練班的機會。

其實一直以來有個傳聞,就是康文署一直發現他們舉辦的不同類型定向比賽,優勝者都是同一批面孔,覺得這有違其推廣大眾運動的宗旨,所以都有點負面感覺。亦因此曾經有些有心人,呼籲各定向發燒友不要參加這些比賽,或者不要在這些賽事中勝出,以免「阻住地球轉」。不過對於「玩OL大過天」的部份定向人而言,這個呼籲實在無異於對牛彈琴。觀乎近幾年工商機構運動會之前,某些公司總出現大批唔駛做o野又唔駛出糧的臨時僱員,就可見除非官方(總會或康文署)出聲,否則此風並不會自己熄滅。

究竟是次工商機構運動會取消野外定向項目,是否與上述有關?相信對我輩而言,將會又是千年不解之謎。只是,總會一早刊出是次賽事的日期,又突然間要刪除,是否顯示到甚麼問題呢?以正常的思維,當然會覺得是總會在編制賽事年曆時出了問題,但想深一層,工商機構運動會其實已取消了野外定向多年,上年才再次把它列入比賽項目,總會斷不會如此魯莽,未收到康文署的通知前就把它刊登在賽事年曆上。如此「話嫁又唔嫁」,究竟應該疑惑,還是憤怒?老實說我不知道,因為我實在不知疑惑或憤怒的對象是誰。

我不知道大家覺得失去了工商機構運動會野外定向項目是否損失,不過若果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推廣野外定向的良機,覺得我們值得各大機構的尊重的話,就請大家踴躍向康文署反映。

說回來,香港定向界雖然說是十分自律的一群(比如嚴格遵守比賽規則,愛護環境方面,來自國內外的定向人都十分讚賞),但在某些牽涉到「玩」的問題上又異常不自律,比如代跑問題,很多甚至很資深的運動員竟都覺得無傷大雅。又或者不少人沒有付錢給賽會安排交通,但又常在中途「騎劫」賽事的旅遊巴(小弟亦曾因此與一些參與者吵架)。當然從沒有人要求定向人是聖人,但若果我們希望樹立野外定向正面的形象,大家亦實在有必要反思一下這些問題。

星期二, 8月 01, 2006

恭喜中國隊,香港隊請加油

之前曾提過想持之以恆的寫blog,不過在寫在寫,原本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最近小弟往外渡假,之前之後無可避免地會有holiday mood。雖然我常常懷疑這裡其實沒有人看的,始終有些不好意思。不過無論如果,希望可以在這裡留下自己一些感受,當然更希望有所共嗚。

下筆之時,世界錦標賽已完成所有入圍賽。一如所料,香港隊又是一如過往,無一入圍。日本亦保持東亞強國的本色,雖然未能如上屆有主場之利般,所有格式都有人入圍,不過起碼延續女子組每屆都有人入圍的傳統。其實以上都已是近幾屆的老生常談,除了大部份香港運動員都沒有包尾外,實在都沒有甚麼好說的。

不過,中國隊今屆就真的予人驚喜。上屆朱月明衝擊決賽成功,很多人都會歸咎於半個主場之利(日本與中國只是一水之隔,地形植被亦有相似之處)。然而今屆比賽已回歸傳統野外定向國家(丹麥)舉行,歐洲國家選手的優勢再現。第一天中距離賽(即上屆朱月明晉身決賽的格式)中國隊果然一如所料全軍盡墨,然而第二天長距離賽,被公認為亞洲運動員最弱一環中,朱月明竟然又成功突圍「晉決」。當大家以為這只是個別運動員的問題,第三項短途賽中國再有另外兩名運動員晉身決賽。成績甚至比日本隊還要出色, 正式成為東亞一姐(因所有入圍的都是女子組運動員)。

作為中國人,對中國在短短十多年間(中國定協1993年才成立),野外定向界取得的成績絕對感到自豪。起碼,比中國發展早近30年的日本,都要在2003年才有運動員晉身世錦賽決賽。不過小弟作為香港隊「粉絲」,見到中國與香港幾年間的鉅大差距,又不得不感到汗顏。說回來,香港作為中國的南大門,野外定向發展比中國起碼早10年,而且平心而論,中國在野外定向發展的早期若非有香港定向界的支援,發展應該會再慢10年。所以在不少香港定向人心目中,中國是香港的後進。中國大陸的比賽,是混亂、不守規則、非正規、甚至作弊的代名詞(雖然小弟有時亦認同)。在如此環境下成長的中國運動員,水平若果能如香港運動員一樣,已是莫大成就。甚至乎不少香港定向人,仍會認為中國隊在國際賽事中,是香港隊「墊底」的好對象。

但事實就是,在近數年世錦賽中,香港運動員仍是苦苦在入圍賽「尾十」中掙扎(許兆東在05年短途賽入圍賽得第18名,已是近年最佳成績,但仍不能入圍),中國運動員卻已接二連三衝擊決賽成功。當然,好多人可以找到好多藉口,最常見的就是官方的支持,中國運動員可以花很多時間操練以至在海外訓練。但話說回來,日本運動員的情況與香港的相若,甚至乎比香港的更少支援(李裕銘曾經提出,日本隊05年主場在世錦賽出戰,也沒有自己隊的物理治療師支援,情況比香港隊的更差),而且由於很多日本運動員在大學才接觸野外定向,「OL齡」比香港的更低,但為甚麼香港運動員又屢次不敵日本隊?實在是千古難解之謎。

海外集訓、洋教練、不同的選拔制度......如果說總會沒有嘗試改進香港隊的水準,實在是不公平的。起碼小弟會覺得近年總會是更側重於精英化的發展,而這幾年香港隊的骨幹,已經沒有太大的變動,資深的教練加上多名有heart有經驗的隊員,理應可以有更長遠的發展。但除了在全國賽中年組以及APOC的A(或B)組外,小弟看不出香港隊有甚麼驕人的成績,甚至香港「定向李麗珊」近年苦練,仍只是位處榜尾位置(我實在不想苛責她或其他運動員,但以她們的水平,應該可以做得更好)。我想,若果有一名教練,可以在下屆把任何一名香港運動員帶進世錦賽決賽,中國定協應立刻聘請他為主教練(參考招聘通告:http://www.oacn.org/ArticleShow.asp?ArticleID=569),以他的功力,很有機會為中國隊帶來世錦賽第一面獎牌。

香港定向界的作風,素來是苛責管理人員、苛責賽事組織人員,而寬待運動員(因絕大部份人都是運動員)。看來若果我們不想被拋離太遠(我相信已無人會提出短期內追及中國或日本的水平),這個心態是有改變的必要。當然小弟不是要苛責運動員,而是要大家思考一下,我們是否對運動員有要求,以及我們如何幫助運動員達到這些要求,而不是每年都只求參與。

(好像越說越激氣,不過實在小弟仍是以平常心看,而事實上今屆世錦賽香港隊有幾位隊員是小弟的會友。希望各位知道,我仍會在WOC online http://www.woc2006.dk/ 裡支持大家的!)

星期三, 6月 07, 2006

「選人」不利己

最近世界錦標賽香港隊選人出現好大的風波︰旅居瑞典的本地定向人小燕,今年竟被摒除出香港隊大軍內。表面的原因,是小燕缺乏本地的訓練及賽事成績支持。小燕公認是本地最頂尖的女子運動員,不過奇異的是她一直缺乏本地的賽事榮譽,這並不是由於她的水準不夠,而是前幾年為了挑戰自己,她選擇了參與男子組的比賽!而近年來她已隨夫移居瑞典,更不可能參與本地的訓練和比賽。從網上的留言看來,她為此事十分沮喪,並有可能因此退出本地定向壇。而網上近乎一面倒的聲援聲音,反映了這次總會的遴選決定,似乎又再一次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野外定向運動員可以代表香港出外比賽的比率,在各體育項目而言已是比較大的,觀乎我們總會集訓隊的規模,甚至足以組成一支足球隊!不過,每年的香港隊遴選,又總是出現爭議的情況,就叫人十分疑惑。好多人都會問點解無一個公認的遴選準則,但這方面我就十分同情總會,因為這個情況在近乎所有運動項目都會出現,就最近英格蘭國家隊無端端選了個禾確特入選世界杯大軍,雖然絕對是離奇,甚至有陰謀論說艾歷臣是瑞典的「無間道」,不過艾生又一於少理,因為他的確有選人的大權。當然,小燕有小燕的可憐之處,總會亦有其道理,何況當中可能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內情,所以小弟實在不敢胡亂評論。

不過,小弟並不是單純為總會打圓場,而是想反映一點︰總會在近年處理一些敏感的問題時,透明度越來越低,這卻是與總會其他事務上的作風恰恰相反。其實在網頁建立以後,總會在發佈消息的速度及廣度上,絕對是眾體育總會的表表者。起碼在賽事資訊及成績的發佈上,由於再不用先經屬會發放,令廣大定向愛好者與總會的隔膜減少了許多。然而資訊的透明度卻在不同時間、由不同人主理下亦有所不同,比如說,在一段很長的時間,技術委員會的會議記錄都有放在網頁上,但從不見有其他委員會跟隨。後來,連技術委員會的會議記錄亦不見了。遴選的情況亦一樣,曾幾何時,總會在之前一年已經會將該年度擬參與的賽事,名額及遴選準則早早放在網上。但後來,不少國際賽事的遴選告示卻又突然發出,讓不少有志人士措手不及。再之後,香港隊只開放給總會集訓隊人士參與,直到今年,總會連遴選結果亦不放在網上,除了大家在討論區內議論紛紛外,再見不到總會官方的任何說法。

我不知道總會諸君,是否與很多大機構的主事人一樣,希望利用控制資訊去增加和諧、達至「強政勵治」。若果我不是猜錯的話,除了悲哀之外,我也想不到另一個形容詞。香港定向界其實已是王小二過年,大家對香港隊的期望,仍只是停留在不要包尾而已。只是若果在遴選過程中還是叫人失望,實在很難令大家對定向有更大的歸屬感。

(些少個人感想︰整件事就大的「受害者」除了小燕,還有遴選委員會的幾位常任理事。我與他們雖不是深交,然而據我的認知,他們絕對是公正的君子。現在大家已將遴選委員會當成箭靶,但我相信他們的決定,絕對有合情合理的原因。而總會在遴選結果「泄漏」的同時,卻又反常地將他們的名單公開,實在是一個十分不幸的巧合。)

星期六, 6月 03, 2006

百米定向的反思

總會於五月初舉行了香港有史來第一次百米定向賽,在此不妨一談這個特別的比賽格式。
長久以來野外定向在推展上,都有一個最重要的阻礙,就是觀賞性極低。相信除了定向人本身,不會有人願意觀賞野外定向。這主要是有兩個原因︰第一,野外定向的競技場是廣闊的野外,觀眾無法在現場或電視機前看到運動員的表現;第二,是更根本的問題,就是現時主流的點對點式定向,是採用間隔出發制的,換言之,與其他運動項目截然不同,並不是先返抵終點的運動員就是勝出。一般情況下,在最後出發的運動員返來之前,都是無人知道誰是勝出,可能是比賽舉行後幾小時後的事情了。
試想想,當運動員完成賽事後,都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勝出;當歡樂小姐把彩帶拉起,觀眾為衝線的運動員歡呼後,才發現優勝的運動員其實還在比賽中,這是多麼的令人難以理解?!
百米定向正是恰恰同時解決兩個問題的格式。首先,它的賽區很小(即100米x100米),往往一目了然,觀眾可以很容易看到運動員的一舉一動,甚至電視轉播亦變得可能;其次,百米定向是採用集體出發制,一般是4至8名運動員同時出發,如果人數夠多的話,就採用淘汰賽方式。
當然正常定向人都會想到,集體出發制下,運動員豈不是可以互相跟隨?百米定向採用的解決方法,是每個運動員的賽程,是與其他的有些微差別。這十分考驗賽程設計者的功力,因為要觀眾看到運動員的進度,又要確保賽事盡量公平,是很不容易的,在上次香港的百米定向,算是十分成功的例子。
作為一個推廣野外定向的活動,百米定向的確有其吸引之處︰觀賞方便,規則易明,而且開展容易,實在一個球場內,放幾件家私,都可以搞個百米定向賽。不過,如果作為正式比賽項目(今年全國體育大會,相信是首個將百米定向正規化的體育盛事),其實個人覺得是有點那個。這個不單是百米定向並不能全面考驗地圖閱讀技術︰由於賽區細小,比賽地形多數極為簡單,對很多定向人來說,事實上利用一張只有控制點的位置也可進行,而且路線選擇的原素亦極少。不過,更重要是,百米定向其實缺乏了體育運動一個最重要的原素︰公平。這是很易理解的,既然每個對賽的運動員賽程都不一樣,又如何確保大家的對決是公平呢?而且對很多定向人來說,它對體能、地圖閱讀、指南針使用的考驗完素太低,比賽往往成為控制點選擇題。
這實在反映了野外定向運動在推廣上的兩難處境。若果我們留意一下野外定向歷史,其實在近20年野外定向正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最顯著的情況,就是多了很多新的格式湧現,包括正式比賽項目長中短途格式的確立,非正式格式的出現如百米定向、微型定向(Micro-O)等。明顯地野外定向界已經明白,我們的發展以至生存,有賴新的完素,去吸引更多參加者、觀眾以及贊助者。問題就在,新的格式是否會摒棄了野外定向本身的完素?比如,眾所周知長途賽以及短途賽,已經是非常不同。而且太多新元素,會否對現時的精英運動員不利?這是十分值得深思的。

星期二, 5月 30, 2006

野外定向賽事「金像獎」(如果有) - 評審準則

野外定向是參與的運動,不是觀賞的運動」。這是我們定向人常掛在口邊的說法,雖然好像是自我安慰,不過若果我們說的是對的話,那麼對賽事的質素,也著實應該更看重一點!

剛剛看過本期<<香港跑手>>,專題正是<<最往的香港賽事>>。事實上野外定向界也有最佳賽事選舉,不過只局限於錦標聯賽及色級賽,而且評審也實在太主觀(純由屬會投票),且看參與人數比野外定向多幾十倍,專業程度多幾百倍的運動項目,又是從那個角度去評核賽事的優劣,也看將這些考慮放在野外定向賽事時又如何(有關原文請自行買本HK Runners雜誌看)?

  • 參賽手續:
    現時野外定向報名,都是千篇一律的郵寄。印象中只有HKOC接受傳真及電郵報名。而電子計時及打孔系統全面實行,賽會無須再將控制卡寄予運動員,而賽員需知更自動變成網上發佈,實在環保非常!
    只是往往野外定向比賽的報名表,設計實在簡陋得很,內裡的資訊又不足夠,未必有足夠吸引力吸引初學者報名。最失敗的就是取消賽事通告的發佈,小弟每一次都是靠相熟朋友的通知才不會「摩門釘」,實在不明白賽會為甚麼從不會通過收音機或SMS通知運動員?
  • 前往場地的交通:
    現時接近所有的賽事,都不會為運動員提供交通安排。事實上當郊區地區巴士及小巴服務漸趨改善的情況下,這個安排雖然令人失望,不過亦無可厚非。
  • 保安問題:
    這一直是野外定向比賽的大問題。小弟記得十多年前的比賽,有些還會安排行李保管,不過現在反而近乎零比賽有此安排。作為教練,我們只有教學員們不要帶貴重物品,把大伙兒的行李一同擺放,互相照應,當然還會安慰他們在比賽中從未聽過行李失竊的情況。不過要完全說服他們行李是安全的,連我自己都覺得是天方夜潭。
  • 相關設施:
    對於專業運動員而言,合格的配套包括物理治療服務、急救站、廁所、水站、賽事中心的資訊發佈等,基本上大部分賽事都達到標準的,只是若果賽事中心本身是沒有廁所的話,賽會亦從不會租用流動廁所(小弟作為男士,就覺得無所謂,不過不知女士又如何想),如果有安排沐浴及避雨的地方就更為完美。當然小弟亦明白,這與甚麼團體舉辦賽事有很大關係,一般公開野外定向會,實在又缺乏力量及聯繫,去借用較理想的場地。
  • 賽道:
    野外定向的賽程當然已是千變萬化,亦是考驗運動員及賽程設計者的最重要完素。只是當大家考慮賽事的水準時,亦必須加入初學者的能力。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任何可穿越的地段都可以作賽!但對於初學者或家庭組來說,窄一點的小徑已是不可通過了。曾經有些比賽,由賽事中心前往起點竟要走過一些連小弟亦覺崎嶇的路段,很多初學者連起點都去不了,又如何指望他們下次再來比賽?
  • 獎項(及紀念品):
    我個人相信,若論獎項的數目,野外定向應可躋身體育界三大之內,因為我們實在有太多年齡組別。因此,我們反而要讓運動員明白,爭取獎項並不是參與野外定向的唯一目的,否則我們的參與隊伍只會維持在少數,不可能壯大起來。
    除了強調賽事的趣味外,有趣及吸引的賽事紀念品亦會提升參與比賽的動力。以前很多賽事都有美麗的布章作為留念,但現時布章似已不是潮流之物,T恤相反在其他運動項目是大行其道,當然在野外定向也有。只是當不少跑步比賽的T恤,已可當休閒服作行街裝束時,我們又是否應該考究一下野外定向比賽T恤的設計呢?起碼不要永遠都是白色,比中學的體育服還要乏味!
  • 賽果:
    以往仍是應用人手計算成績時,普遍運動員都會原諒賽會要個多星期後才公佈成績。當現時已全面利用電子系統,即場在賽事中心、第二天在網上公佈賽事成績已是應份的要求。只是達到這個要求的賽事仍屬少數。
    而另一個更令人詬病的是:不少已公佈的成績之後再有多次「更正」的現象。小弟實在難以明白,還甚麼當日已計算好的成績,還會有更正的餘地?

至於那些賽事是值得奪得賽事「金像獎」?就留待有機會再說。

星期五, 5月 19, 2006

創刊 - 定向大戰奧運會?

之前在yahoo開了個blog,不過收視不佳,而且自己寫寫下都將注意力放在足球處。所以最後「的」起心肝,在blogspot處另立爐灶。希望網址易記之餘,可吸引更多定向人參觀及留下意見,我自己亦會立下目標,務求可以每星期都寫到一篇blog,讓大家看得高興。

好了,今集首次登場,當然要講些夠「勁爆」的話題,我就在此說說奧運會。

在小弟廿年前,仍是一名矇矇地的小朋友時,我的定向前輩就常常說野外定向好快就會成為奧運項目,累我一直都以成為首個晉身奧運的香港定向人為目標。好了,正如麥兜常說,小弟由矇仔好快成為矇佬,奧運會卻彷如越來越遙遠的夢想。

對於不是太熱門的運動項目而言,進入奧運的效益真是大到你不信,光看珊珊(當然係李麗珊)就知,如果滑浪風帆不是奧運項目,大多香港市民真係「騷你都有味」。這並不是我刻薄,實在香港真的出了幾個世界冠軍,不過相信大部份人都不會有印象!當然足球或者高爾夫球這些項目就另計,但對其他冷門項目而言,奧運會的集聚效應,的確令它們爭取到平日難得的資源,媒體報導以至公眾注視。

咁正常一項體育運動,不論是野外定向、扑香蕉以至打咩咩波,都想打入奧運會啦。不過奧運會又唔係話入就入,正路來說(即根據國際奧委會的說法),是要取決於申請項目的歷史及傳統普遍性流行程度形象運動員健康國際組織的發展、以及成本各方面去考慮。當然,我個人傾向相信內裡還有其他隱藏議題(例子諸如南韓曾有一體育項目的頭頭,早前因賄賂國際奧委會的成員被捕),不過這些都並非正途可以分析,所以惟有省卻不提。作為定向人,當然會以為野外定向是絕對符合要求的,不過原本細看,原來野外定向差不多在所有項目都不合格!

時間有限,小弟都不詳細論述。單是看普遍性一項,相信都有不少人聽過國際野外定向聯盟(IOF)有個75nations計劃,希望將會員國數目增至75個,務求達到「入奧」的最低要求,不過這個計劃進行了多年,IOF的會員都只得64個。但實在75個會員國真的是入奧的「最低」要求,因為排在野外定向前面,還有22個項目等著入奧,全部都已經符合這個要求,當中甚至包括很多我們心目中的「冷門」運動如蹼泳或者相撲!當然更多是流行的項目如空手道、保齡、武術等,野外定向要「打低」這些項目搶先亮相奧運,機會真是很微。

順帶一提,現時奧運會其實有著一個大問題,就是太多項目。從2008年奧運會,沒有加入新項目,反而刪減了一些項目,已經看得出問題所在。運動項目越來越多,奧運會位置有限,舊有的當然更是死賴不走。惟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再「創造」一個另類奧運會 - 就是世界運動會(World Game),去容納這批並不是奧運項目的認可運動項目(recognised)。不過從近三屆的主辨城市(2001 - 日本秋田;2005 - 德國杜爾斯堡;2009 - 台灣高雄)看來,這個世運會的地位,與我們心目中的「世運會」差很遠。但更諷刺的是,在我前輩心目中足以打入奧運的野外定向,要在第6屆世運會中,才能躋身成為比賽項目。

不過,我心中一直都沒有怪這些前輩,我寧願相信他說的是美麗的謊言。實在即使野外定向走入奧運,香港運動員是否有份都是個很大的疑問,就正如之上兩屆世運會,除了擁有主場之利的日本外,並沒有任何一位亞洲定向人,可以參與這個不算盛事的大賽。作為老餅,我早已絕了這個望,惟有希望我們的下一代「生性」。希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