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28, 2014

野外定向活動 鼓勵子女正面解難

借花敬佛一作,感謝Maverick Hung兄把此報道放在Facebook,因為小弟也無緣看到這份報紙。

資料來源: 晴報 2014-07-25 P88版

這是一篇在9月舉行的城市定向賽的宣傳報道,但有兩點值得留意:
  1. 整篇報道其實沒有介紹過野外定向活動如何鼓勵子女正面解難,因為受訪者自己也應未玩過定向;當然我也很感謝報章用此標題,只是這次標題似乎與內文沒甚麼關連;
  2. 這次活動其實是一次城市定向,但標題卻用上「野外定向」(而不是已正名的「定向」) ,好像兩者有點風牛馬不相及(當然「行內人」就會知道其實是同一樣東西來的)。

星期五, 7月 18, 2014

新的「郊野公園野外定向徑」

漁農自然護理署(下稱漁護署)相信是其中一個與定向關係密切的政府部門(尤其在「野外定向」年代),但在我眼中,也是閉門造車能手,因為他們屢屢舉辦一些類似定向,又號稱定向,但既不是符合定向規範,又不是與定向團體有關的活動。除了那個要用GPS的「郊野定向」,和在濕地公園搞的「定向生態遊」外(本blog也有報道過,可見此見此),最近又有新猷,就是更新了的「郊野公園野外定向徑」(有關網址在此)。

明眼人一看便會知「郊野公園野外定向徑」,即是以前的「野外均衡定向徑」。其實它的歷史比我們想像的悠久,在我玩定向(1986年)之前,在薄扶林水塘已有一條trim orienteering course,當年玩完這條賽程後把地圖寄回總會辦事處(在警察少年訓練學校),可獲頒布章一枚!可惜小弟現時既沒有地圖,也沒有布章,只剩下些微記憶。

至於大家熟悉的版本,是2001年製作的六條均衡定向徑,合作的漁護署和定總,當年還隆重其事地搞了一場賽事。
2002年3月號「定向香港」內介紹上述比賽的文章,只是另外兩則雜記與這比賽沒有關係,所以在此簡略了。
在出版「野外定向全攻略」時(2009年),我也翻印了一批單張,借花敬佛的作為書中其中一個賣點。然而去年小弟再版,正愁著要花錢再翻印時,卻收到總會辦事處的通知,要我把書中均衡定向徑的內容刪掉,因為漁護署決定翻新這些定向徑。



這對我來說其實是好消息,因為我再不用花錢印單張了。不過定總職員告訴我,漁護署打算「飛起」定向總會,自行更新均衡定向徑的地圖,我就好生疑惑︰漁護署何德何能,連專業定向製圖員的工作也可以兼任?

答案終於揭曉,因為其中四條定向徑最近公佈重開了,還額外加回之前消失了的薄扶林定向徑。但一看地圖,小弟立刻O咀(或囧樣),因為這些定向圖,只是他們用開的行山圖 + 點點(代表控制點罷)而已,比起定向圖是簡陋百倍。比如說,下圖的控制點9號和10號,從這張漁護署製作的地圖看,是如何可以到達呢?

 相反,在定向圖看,是否清晰得多?(雖然這張地圖也是十多年前的貨色)

我想不透漁護署要把這些專業工作攬上身的用意。當然同樣在官方機構工作,我明白有時可能規章制度問題,有些工作他們要自己負責,而不可假手他人。但若然是這個情況,他們大可先找批人到總會取取經,甚至受受訓,了解一下定向是甚麼,怎樣令他們的產品合符定向的元素,而不是關上門,自行研製他們心目中的定向 - 我相信這不是特例,因為敝機構也曾幫某政府部門搞過訓練課程(而且老實說這個部門的出手不低)。

當然「定向」兩字無專利,現時市面上實在也有很多「掛羊頭賣狗肉」的定向活動。只是漁護署是政府部門,搞面向公眾的活動,還是無定向之實,卻仍有定向之名,我看不到對定向推廣有何好處,反而造成更多的誤解。

囉唆一大輪,當然我估還是沒有任何效果的,還是把舊單張的另一頁post在這裡,當做發洩+ 緬懷好了。

白富田定向徑在是次更新中已是撇除在外了,我想也可以稍後加在「消失的賽區」中。
(我想會有人問,為甚麼我不把整張單張刊登在這裡?事緣是單張的「實體」我還有大批存貨(約有百多張),正在愁著還有甚麼用!如何有興趣取用,不妨告訴我)

消失的賽區(22) - 苗田

早前寫過橫山腳後,家父提及該區還有另一個消失的賽區 -苗田,只是我真的想不起曾有去過那裡比賽。恰巧有朋友找我要苗田的地圖,清查存貨,原來也有兩張,就順手放在這裡公諸同好好了。



單從地圖觀察,這個地方比橫山腳是空曠些少,不過也是同樣多沼澤易濕腳。何況廿年前空曠的地方,相信現在也是茂密非常了。

如何前往: 上面兩場比賽也是以烏蛟騰為終點,可以在大埔墟乘搭20C專線小巴前往,不過一天只有11班。

星期四, 7月 17, 2014

野外定向 - 自己路線自己定

在之前一篇文中﹐小弟寫過「只是第二個(小陽春)又不知何時才出現」 ,我承認這可能是有些刻薄的評論,因為比起1985年的「賑飢野外定向大賽」,繼後的「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的規模更大,宣傳更多,而且不是一屆玩完,而是已持續了十多年。只是,在我眼中, 「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還是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為主導,總會只是很被動地接job而已。

當然無論實情如何, 「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始終對定向的推廣,起了不少正面作用。起碼,在今年比賽完結後四個月,也因它多了一篇報章的全版報道。


資料來源: 明報, 2014年7月17日, 副刊07版(通識導賞)

(小弟始終沒有一部掃瞄器,夠大可以掃瞄一整版報紙,惟有一如過往,以粗製濫造的方法把兩個檔二合一。為了讓大家可以較清楚地看到,又要再次把圖像一分為二,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嫌小弟拼合得不夠好了)


星期二, 7月 08, 2014

消失的賽區(21) - 泥涌

最近新界「東北新市鎭」(學梁太般加引號是因為此計劃十劃都未有一撇)鬧得熱烘烘,小弟本想湊熱鬧,介紹一下也在其中的消失賽區「坪洋」。不過上次介紹橫山腳,說到「容易濕腳」,想起另一個更出名的「消失的賽區」,卻因小弟腦退化一直未有介紹,趁著最近有空,也可花些少時間緬懷一下。

泥涌曾是,相信現在仍是一個熱門的郊遊地區,尤其在我中學年代,這裡曾是學校旅行聖地,小弟也到過這裡摸蜆和放風箏。數年前重臨故地,發現其實那個泥灘尚在,周圍仍是有太批人在放風箏。只是原本可玩定向的村落和空曠地,已是面目全非,現時一邊變了密麻麻的村屋群,另一邊變了豪宅,基本上是閒人免進,更是玩定向免問了。

(順道一提,在我中學年代,曾很低能地以為毗鄰的烏溪沙是一個島嶼,因為當年未有馬鞍山新市鎭,前往烏溪沙要在馬料水乘搭渡輪。)

說到泥涌,小弟的定向年資尚淺,只是到過一兩次。其實光看地圖,也會發現這裡可玩的地區不多,而且很多時路線要穿過泥灘,比賽後很容易有藉口買新鞋,加上賽程中間往往要走出(甚至穿越)西沙路,很難設計安全好玩的賽程。下圖所示的「賑飢野外定向大賽」,據說是早期香港一場很大型的定向賽事,相信是「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的前世,小弟1985年尚未玩定向,不過想像到這場比賽再加1986年第一次搞APOC(亞太野外定向錦標賽),應該是本港定向的第一個小陽春 - 只是第二個又不知何時才出現。

至於小弟有份的另一場賽事,則與近期香港定向發展有些少應景︰在1987年,香港野外定向會(HKOC)曾特地為出征世錦賽的香港代表(當然這兩名代表,同時也是HKOC的會員),在泥涌搞了一場籌款賽,為他們籌募旅費。當時小弟只是定向小薯仔(現在則是小薯佬),加上時隔近廿多年,對活動情況的記憶已跌至近乎零,不過大家其實也可問問當事人,因為其中一位代表現時仍活躍於定向界。
 
(我找不到當年的地圖,卻在相簿中找到一張已退色的照片,相中的主角明顯地年少已有慧根,正在閱讀同年出版,由張曉威老師編寫的第一本中文定向書「越野定向」。不過相中重點其實是橙圈圈著的小markers,是當年HKOC特地製作用來義賣籌款的。)

說這件往事應景,是因為最近有一支或多支香港定向代表隊,也出現了只具代表之名,無代表之實(指資助、待遇等等)的情況,令部份代表不爽。明顯地,他們其實是遇上了廿多年前,徒步定向精英要面對的相同情況(否則也不用要會方代他們籌旅費)。我不想說甚麼「窮風流餓快活」,因為這根本是不正常的,而且亦如Kerry前輩話齋「人賤不等於自己也要賤」(這裡是指待遇,不是指人格)。問題是,現實就是現實,徒步定向精英也花了近卅年(如由1985年首次參加世錦賽計),才取得體育學院的B級精英支援,而不少當事人其實已無緣受惠,只是為後人無償開路而已。

至於如何讓這些代表隊既有資助而又不失霸氣,我想除了假如我有一百萬以外,也有賴各位定向朋友的想像力。其實去年也曾有一場比賽,是替沿徑定向的代表隊籌款的,只是不知何故今年再見不到。當然除籌款賽外,還有其他可能性,且讓定向諸君,在開會和網上留言以外的時間發掘一下好了。

加送另一張相對較近期的地圖(但也已是廿多年前的) 
 如何前往: 九巴99, 99R及299X中途均會停靠此站(泥涌站)。

備註:  順道為尚在義大利為香港奮戰的世界定向錦標賽及世界沿徑定向錦標賽的諸位代表打氣,加油!

星期一, 7月 07, 2014

消失的賽區(20) - 橫山腳

喜愛「周圍貢(到處走)」的朋友偶爾會抱怨香港郊區的交通不便(當然這是以前的事,自從保育意識高漲以後,他們就不再多提這個話題,起碼不敢公開抱怨),比如西貢在平日,廿年以來也只有一架94號巴士前往大網仔過外的地區。在小弟在學之時,有教授指出這是政府故意造成的,透過減低這個地區的可達度,令這些地區更少人到,從而減低對環境的人為破壞。

基本上這是個矛盾的情況,環境越優美的地區,自然越多人想到訪。但想要「享受」自然,往往還是要付出代價,而這些代價更通常是要透過非常間接的方式去付出的。當然小弟不是「馬寶寶」發言人,無意在這裡論述這些複雜的社會問題。不過之前提過的「定向四寶」之三: 北潭凹、白沙澳、嶂上,以至很多新舊定向熱點如狐狸叫、牛過路、灣仔、鹿湖等,也是位於北潭涌閘口內,就會知道定向人也是造成矛盾的一員。

不過說開交通,其實我覺得有一個熱門郊遊地點比西貢更為不便,就是新娘潭。因為西貢好歹還有一架半小時一班的94號巴士,而新娘潭只有一線假日才有的275R方可到達(據聞還有一架20C專線小巴,不過班次超疏落)。有趣的是,與西貢相反,新娘潭這裡並不是熱門的定向賽場,只有一個稱為橫山腳的地方曾經用作定向比賽。

橫山腳(也有稱為七木橋,雖然在那裡我找不到七條木橋)在我初玩定向之時(即80年代,與M Club同屆),也算是熱門的定向賽場,因為在已衰退的腦裡,我也有三數次來過這裡的記憶。不過印象中,我卻從未乘搭過上述的275R,可能是在當年,主辦單位多數還會租旅遊巴提供接送服務。只是我記得的橫山腳,植被頗為茂密,不明顯小徑超多,加上有不少沼澤,很容易濕腳,所以對她的「消失」,也沒太多眷戀之情。

橫山腳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次,是我中學時代,在這裡參與由「聯校地理學會」舉辦的野外定向賽中,取得過亞軍。不過深印象並不是緣自興奮,反而是失落,因為在我心目中,這是一場「雞賽(即水平比較低的賽事)」,但竟仍不能取得冠軍,感覺很不是味意(不過敝校方面就相當高興,更曾有大肆宣傳,也許因為當年未有學界賽)。只是,當時我並不知道這個「聯校地理學會」是甚麼東東,進大學後才知它其實是由三間大學地理系本科生組成的團體。當年這個「聯校地理學會」也搞過不少與定向有關的活動,其中曾舉辦過一次大型的介紹班,有二百多人參加,實習課訂了七、八架旅遊巴接送學員和教練來回,情境與屋邨大旅行一樣浩浩蕩蕩。近年除了「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的簡介會外,已沒有如此盛大的訓練班(其實近兩年「無國界」也再沒有搞簡介會),但若問我有否失落的感覺,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少了這些大型班,很主要的原因是多了很多開班的途徑,正如少了橫山腳,卻多了十多個公園可以玩定向,還未計珠三角無數的新賽區。定向運動仍是在進步中,可能比其他熱門運動慢,只是作為發燒友,還是不愁寂寞。





如何前往: 乘搭內文提及的路線(或駕車)前往新娘潭,橫山腳就是在新娘潭路的另一邊(可參考1987年版本的地圖)

另加溫馨提示:
看官可能發現小弟在「消失的賽區」中刊登的地圖,都沒有加「請勿翻印」的水印,其實主因只是小弟疏懶而已。不過這些地圖全都有廿卅年歷史,大家千萬不要再翻印作定向活動用,否則被參加者「狂炳」張地圖不update與小弟無尤。至於有需要轉載者,施主請註明出處即可,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