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25, 2012

愛玩與被玩 (沿徑定向公開賽, 牛寮, 2012-04-21)

上星期六(2012年4月21日)是一個很有趣的日子,因為有兩個賽事在同一日,以及在差不多附近的地區舉行。較晚進行的一個「全港黑夜定向公開賽」年年搞,由於小弟現時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暫且擱下不理,但另一個「沿徑定向公開賽」就比較特別,因為這個不常有得玩,所以值得稍花時間記錄一下。
比賽地圖及解答圖

沿徑定向是甚麼不在此花篇幅介紹(因為其實頗複雜),簡單來說是只看地圖不用跑的定向,再簡單點說就是定向MC(Multiple Choice,不是MC Jin那個MC): 在每個控制點位置擺放了數個控制點標誌(marker),賽員要判斷哪個是正確的marker(亦有可能是沒有正確的)。在大部份時間,賽員不能走到控制點旁邊,而只能夠留在路徑上遠眺觀察,即所謂「沿徑」了。
沿徑定向只能「沿徑」玩,在外地更只限輪椅可通過的路徑

沿徑定向典型的控制點設置 -決定點(DP)以及一至五個控制點標誌旗(DP不會在地圖上顯示)

有些朋友以為這是香港第一次搞沿徑定向,但翻查記錄,最早一場沿徑定向賽原來是在2000年,由青進野外定向會於昂平舉行的(多得Cedric兄喚醒了小弟的記憶,當年Trail Orienteering還是譯作精確定向),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在2005年總會才再開始推動這個專項,當年曾在周年教練研討會中做過講解及實習,及後派了數名運動員出席世界沿徑定向錦標賽,以及在之前舉行了一場選拔賽 - 但當這批運動員比賽完返回香港後,沿徑定向又再沉寂起來,除了個別人士仍有堅持玩(但只能在外地玩,因為香港根本沒有搞)外(例子見此),沿徑定向在香港就沒有任何發展了。

(再追溯原來在1990年代,香港曾舉辦過一次Asia Trail Orienteering Clinic,不過那次只是有訓練,沒有公開比賽,加上(最重要是)小弟沒份參與,所以不在此介紹了。)
2000年「定向香港」曾介紹過當年那一場「精確定向」,可看看與現時的有何不同。
說了一大段歷史,其實重點是︰在四大專項中,在香港可以進行的應只有徒步定向及沿徑定向(山地單車定向沒有場地,而滑雪定向就沒有雪),但相對徒步定向,沿徑定向受到的注視是近乎零。事實上,很多徒步定向的精英沒有參與這次比賽,我沒有問他們原因,不過沒有體能元素似乎是主因之一,眾所周知定向人愛跑愛被虐,一個只有看圖而沒有得跑的比賽未必輕易得到他們的青睞。
善於在路徑不同地方觀察,是決定控制點位置的重要技術

對沿徑定向最大的誤解,通常是源自她那個近似"MC(選擇題)"的特質 - 而若果看官是IT人,就會更透徹了解問題所在,因為不少IT試(如之前極流行的MCSE, CISSP等),也是考選擇題的。一般從未嘗試過的,會很容易輕視和低估她的難度,以及誤以為是「靠撞」遊戲。但事實是︰當真正去到控制點時,您會發現「靠撞」是行不通的,事緣在實地,你會發現每個marker都很似是真實的答案,或者每個marker都很不似是真實的答案。老實說,比賽中在每個控制點中,我做的也是說服自己「XX控制點是正確的」或者是「除了XX控制點之外其他都不是正確的」的心理工作 - 很玄妙,但卻是事實,這種在控制點的心理交戰,是在徒步定向中不會出現的。
疑惑的眼神,是小弟在拍攝時最經常見到的東西

有工作人員問過我玩完沿徑定向的感想,我當時說的是「玩完無晒自信」,現在再細想,答案應再加上「要重新衡量自己對玩定向的了解」。老實說,比賽中我有時會沾沾自喜,因為(自以為)猜到設計者的企圖,但更多時間是疑惑,因為玩完時,還是不確定大部份控制點的答案。我想,繪畫地圖的朋友,或者常要做擺放控制點的工作人員,應會表現得比較好些,不過,在這次比賽中,大部份資深工作人員,以及精英運動員都沒有參與,不能引證我的想法,反而令我多了一些疑惑。
奇怪的是,很多定向老手沒有玩,反而不少似乎是很幼嫩的面口
以小弟很有限的經驗(屈指一算,即使愛玩野的小弟,也只是玩過三次),沿徑定向的吸引力,或者是致勝關鍵,似乎是 1)要善於利用在不同地方的觀察,判斷控制點的位置,2)懂得要設身處地,逆向思考賽程設計者定位擺放markers的邏輯。她沒有像其他專項般的官能刺激,所以很難言喻如何好玩。或者這樣說,沿徑定向是去被設計者「玩」,任務就是破解設計者如何「玩」自己(希望CH Ho兄不要抱怨小弟用此粗鄙的比喻),一般人(如小弟)玩完,就像被人「玩完一餐」一樣;不過若果你能破解一些難題,獲得的成就感,絕對比徒步定向跑得好更大的多。

不知何故,我在玩在玩時,忽然覺得自己與「盛女大作戰」中Bonnie的角色一樣,還在想,也許Winnie或者Santino(也可能還包括Pierce和Donald)很適合玩沿徑定向。
沿徑定向也有考速度的部份 - 計時控制點,不過由於小弟沒有地圖,所以不花篇幅介紹了。
(雖然沿徑定向在香港歷史尚淺,但原來她早在1992年已是國際定聯認可的專項,比山地單車定向歷史更悠久,我個人估計,這是國際定聯為了把徒步定向打入奧運,而設計出來的一個適合在特殊奧運會進行的專項(必須強調以上純屬小弟亂估)。有人質疑這個專項完全無體力的考驗,不能稱為運動,但當得悉象棋與橋牌也是奧連認可項目時,我也想不到沿徑定向不屬運動的理由,起碼運動員也要移動到控制點嘛!)
其中一個控制點,就是小弟答錯的其中一個,看看下圖,你又會否與小弟一樣?
另一個比較容易的控制點
主辦單位在比賽完結後,加插了「死因研究」活動,大家很踴躍的參加,意外成為最受歡迎的項目。

星期三, 4月 11, 2012

一寸短、一寸險(皇仁書院150週年校慶暨定向會15週年定向賽 後感)

自從寫了這個blog以及出了書以後(可能加上小弟年雖少但有老成之風),令不少人都誤以為小弟定向知識淵博,開始不斷有古靈精怪的問題來請小弟解答, 只是小弟多未能令大家滿意,在此先說句抱歉。

不過曾有一個問題,小弟相信是能完滿解答的。該問題是「哪個野外定向賽事,既是最便宜,但又是最貴的呢?」皆因這個賽事其實是近年舉行的,小弟也有親身玩,這就是一場由總會主辦的百米定向賽(其實小弟也曾報道過)。因為這場賽事只收10皮,論金額是史無前例的便宜(撇除一些不用錢的賽事),但這場賽程每次只耗時2-3分鐘,有些組別由於人少,所以只有一場跑,那樣算起來每分鐘就可能誠惠高達5元,若果以正常賽事的時限為150分鐘計算,總收費就等於750元,接近「無腳怪(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的花費(但「無腳怪」好歹是捐款,而這場百米賽的純是報名費),換算起來就貴得不合理了。

不過這個「每分鐘最貴」的記錄最近更被打破,新記錄的得主,是剛在3月3日舉行的「皇仁書院150週年校慶暨定向會15週年定向賽」,這場比賽的賽程,大約4-10分鐘(小弟跑了4分半鐘),算比那次百米定向長,但費用貴了5倍,對小弟來說最慘的是,就是雖然是跑得不慢,但卻剛晉身不了決賽,即是說小弟是1分鐘比賽花費多於10皮,加上小弟來往香港島,地鐵車費合共也超過50元,花了100元,玩了不夠5分鐘,簡直媲美笨豬跳。



上面是小弟玩的初賽賽程,下面是小弟沒份玩的決賽賽程

我在這裡舊事重提,當然不是在抱怨或奢望主辦單位回水,實在我也很享受這場比賽,也拍攝了一些「靚」相(其實我們這些不入圍人士還可以跑決賽賽程的,只是小弟家中有事早走了)。令我有興趣的,就是QC舊生Chiu最近在FB中,提了一個很有趣的message,就是最近國際定聯有建議,把世界錦標賽一分為二為terrain WOC及urban WOC,每年舉辦其中一個 - 實情是現時根本未有urban orienteering這個格式,不過相信會是由短距離賽中演變出來。Sprint orienteering成為世錦賽的格式只是十多年,現是仍是四個格式的其中之一,忽然變成主項,快得令人有點適應不來(當然是如果成事的話)。

作為一個定向老人,我必須承認近十多年間,野外定向其實有很大的改變,連我們在定向不發達地也能感受到(但相信很多定向8-90後是不會感覺到的)。而其中最大的改變,是定向的賽場變得越來越細、越來越近市區,賽程變得越來越短,越來越快速。短距離賽,百米定向這些,全是基於以上理念出現的新產品。事實上,公園搞定向,在香港也只是最近15年前的事。即是說,在以前,賽程只有兩個格式,就是長及非常長。現在,我們有越來越多格式,不過留心一下,會發現新格式完全是「向短發展」的,於是長距離賽就變了經典格式(小弟則譯為傳統賽,即classic)了。

但其實在數十年前,野外定向是以長為傲的,如果看回以前的報道或定向書,必然有山野馬拉松(mountain marathon)的介紹,而不少類似的活動(如rogaine,adventure race),也會被歸類為野外定向。而現時的趨勢,卻是我們要把它們拒諸門外,比如我們說過要在街上跑定向時,也曾有人提過要把數張定向圖合併,搞一場「一日(甚至過夜)定向賽」,不過當前者已經成事時,後者卻已是無聲無息了。

引起我興趣的是,在國際定聯有urban WOC的提議的同時,意大利定向總會也提出建議,要把adventure race納入為定向專項,事實上,除了rogaine以外,根本沒有國際體育組織去統籌這類活動,但問題是,是否有需要規範這類活動呢?而若有需要的話,又是否要把它納入為野外定向呢?我相信有不少「業界」中人會有此疑問,正如在香港,有太多這類的活動搞得比野外定向更有聲有色,但也沒有受香港野外定向總會(或其他體育總會)的規範。

反而,我覺得可以思考的是,我們是否被奧運及電視轉播所迷惑,在近年花太多心思在縮細賽場,縮短賽程中?如果從田徑運動中取經,我們會發現,近年馬拉松的人氣,似乎比短跑高很多!即是說,「短」未必是吸引力的泉源。反而,近年我們有不少發燒友,是改去參與那些越搞越長的跑山活動,加上香港青年獎勵計劃近年搞Rogaine,亦遠比之前搞挑戰盾有聲有色。廣東諺語有云「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也許在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短距離賽事的同時,也要逆向思考,想想如何提升較長距離賽事的可觀性。若果「短」之路不通,「長」也可能是我們的另一條血路。









(近日事忙,沒有心機排版,就由它字還字、圖還圖算了。想起來,前數個月完全沒事做,但卻沒有更新過這裡,這兩個月忙到嘔,反而有很多更新,真不能不慨嘆人是犯賤的。)

星期四, 4月 05, 2012

兒童野外定向讀物

現時近乎所有運動項目,都要「下流」向低年齡組別搶人(意思指在更低年齡組別,尋找具潛質的運動員)。香港定向界雖是著名後知後覺,但近年亦銳意發展兒童市場,包括已搞了數年的「兒童分區公園定向錦標賽」(小弟剛在星期六幫手了其中一場,竟也有百多個參加者,比起Ranking已是不遑多讓),還有新近搞的「梯隊訓練計劃」,對象也是小學生或初中生。比對在數年前,總會辦事處一收到十二歲以下的報名表時,就自動致電家長「勸籲」退出的情況,可謂不可以同日語。

但問題是,如果小朋友要多了解野外定向,又有甚麼可以閱讀呢?這個問題可是十分容易回答,起碼在中文方面,就沒有一本適合小朋友閱讀的簡易讀物。小弟特意提出,本來是由於我是有意填補這個空白,但後來卻發現,寫給兒童看的,比寫給成人看的難十倍以上,所以還是放棄了。至於國內,由於野外定向是屬於高校課程,一般教科書都寫得很艱深,而且甚具催眠作用,所以小朋友看也是明顯不適合。

第一次我茁生「找兒童定向書」這個念頭,其實是在去年書展 - 如大家有去過的話,應會記得樓上有一個兒童圖書及電子書專層,而當中大部份其實都前者 - 當我身邊不少家長也有花五位數字去買英語教材時,我就不感到任何稀奇之處 - 不過當我身痕,忽發奇想想找一本與野外定向有關的書時,卻找極也找不到,退而求其次,找一本有關閱讀地圖的書,還是被展銷商的職員當成搞事分子。最後,總算有一間書店告訴我有本關於地圖的英文書,不過在書展沒有擺出來,而且大概沒啥人有興趣,所以要訂貨。但對我來說已是如獲至寶了。


但到我千辛萬苦把它帶回家中,卻又有些失望,因為這本書的程度太淺,基本上它只是介紹何謂地圖,而沒有教如何閱讀地圖。當然,對定向fans來說,作為家中定向的第一步,讓小朋友在自畫的室內地圖找控制點前,先理解一下地圖是甚麼,也是ok的。


不過我很快就找到真正的兒童定向書,正是在之前報道過在買Learning Orienteering Step by Step時一起買下的另一本書,說的這本"Cunning Running"只有22頁,圖多字少,非常簡單地向小朋友介紹了野外定向的基本知識。可以說,這是十分標準的兒童定向書,描述說它適合7-10歲,但我覺得再小一點的小朋友也適合看 - 尤其對受兒童英語教材薰陶的香港小朋友,相信不會覺得裡面的英文有任何艱深的地方。



若果嫌這本紐元8元的書不夠物有所值的話,也可以考慮另一本"Orienteering (The Great Outdoors Series)",這本書其實更貴(其實我已忘記了它的價錢,據Amazon顯示它是27美元),頁數多了一倍,不過字大圖多也很適合兒童看,加上它是硬皮的,比較不容易摺皺。當然還有一個推介原因,就是內有香港朋友出鏡,自然也要支持一下。



說回之前那本Cunning Running,我不知何故搜尋過作者Hazel Edwards的資料,發現她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作品的題材很廣泛,有趣的是在她的網站裡並沒有Cunning Running的任何資料!不過她還有另一本與野外定向有關的作品Gang O Kids,也是兒童讀物,但這其實是一本小說,內容圍繞著Bunyin Orienteering Club內數名小會員,在玩定向過程中的一些有趣搞怪經歷。我很喜歡這本作品,雖然這本號稱適合7-10歲讀者的書,內裡的英文對我來說是有點難!我欣賞作者能在有趣的小說內容中,滲入了野外定向的知識及吸引的地方。實在我也很想寫一些有關定向的短篇小說,但寫小說本身已是我的弱項,兒童小說對我來說更是不可能,於是富東村上春樹的「白沙澳的白林」,應該要再等二十年後(即小弟光榮退休時)才有可能面世了。

(以下連結有Hazel Edwards創作Gang O Kids的心路歷程: http://www.hazeledwards.com/files//teacher_resources/writing_junior_sports_fiction_orienteering_gang_o_kids.pdf,但不知何故小弟手上的版本,並不是在她網頁上銷售的,可能是有新舊版之分)

但說起來,若果您也有看過以上所有書本,也會發現︰其實當中沒有內容是有關地圖閱讀的!我有些懷疑,外國人是否假定閱讀地圖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呢?最後,我竟發現,我要的東西其實一直在身邊,而且是不用花錢的!在說的,就是由地政總署測繪處製作的「探索地圖」小冊子,裡面青蛙仔達仔在貓頭鷹博士的教導下,利用地圖成功走到遠方的大樹去玩。有關比例尺,指南針,等高線,以至正置地圖等,在小冊子內也有很淺出的說明。我甚至覺得,我們的兒童定向訓練班,可以直接用這本小冊書做教材(當然不建議,因不知可否這樣做)!不過不知何故地政總署對這本「寶書」沒有太多推廣,在地圖銷售處我見到很多存貨,實在有些可惜。

說回香港的情況,我想說的是,在兒童界的野外定向運動發展,其實算是蠻不錯的,不過的訓練的配套上,也許有加強的餘地,比如說,在上星期六的兒童公園定向賽中,使用的全是國際規範的短途定向圖例及控制點提示符號,不過我想極也想不到,哪裡有小朋友能看明白的教材,教導他們如何辨認圖例和控制點提示!梯隊發展計劃會是一個好的契機(因我發現他們製作了一本頗精美的training log),希望可以再加入一些為人父母的定向朋友,設計一些適合小朋友的教學材料,那就更功德無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