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28, 2007

香港電台 - 十項全能

原來最近井sir有上過香港電台「十項全能」介紹過野外定向,不過連井sir自己都無宣傳,相信都沒有太多定向人知道。幸虧香港電台的節目是可以重溫的,連結如下: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1/Decathlon/20070623.html

(記憶中星島日報體育版會有此節目的預告,換言之6月2x日該報應也有野外定向的簡介)

星期二, 9月 25, 2007

野外定向服 (Orienteering Suit)

說到野外定向鞋,當然也應該順道介紹一下野外定向服(orienteering suit)。

之前說過本地定向人要到90年代,才有機會接觸野外定向鞋(見此),但野外定向服傳入香港就早得多。小弟記得自己未玩定向前,已見過家父有數套定向服,可見早在「香港8X」年代,本地已有人穿定向服。


事實上有不少定向人,都如小弟般,穿著普通T-恤玩野外定向,實在沒有啥大不了。

不過說開,小弟初初玩定向時,並不是穿定向服,而只是穿短袖T恤+尼龍褲(即所謂「扯」褲)的。當中原因並不是家父刻薄小弟(他倒是願意轉讓一整套野外定向裝備給我),而是當年穿定向服的人很少,小弟作為一個初學者,穿著定向服比賽實在太注目,所以都是收斂一些,穿著大部份人的比賽衣著好了(現在的新晉定向人,在這方面是幸福得多,因為專門的定向裝備已十分普遍)。


傳統的野外定向服造型(下文提及的英文文章中,卻提出一條問題:「你願意穿得像這樣玩野外定向嗎?」)

說回一套野外定向服,其實包括一件野外定向上衣,一條野外定向長褲,很多人還會穿著一對護脛(guitars)或者野外定向襪,拙文暫且只談論前兩項(至於護脛及定向襪小弟打算在稍後的另一篇文章中討論)。定向服在近10多年,實在沒有太多變化,材料都是薄身尼龍(薄得透光,女士穿一定要打底!),主要有以下特點:

  • 輕盈而且不吸水,不會越跑越重;
  • 薄身而且透風,所以穿著也很涼爽;
  • 一般是長袖上衣及長褲,保護身體避免擦傷或被刺傷;
  • 鬆身剪裁,色彩斑斕,有時甚至有奇怪的配搭。

不過與定向鞋一樣,市面上並不易找到現成的定向服售賣。現時大部份定向服,都是透過本地定向會(俱樂部)團購的。不過若果你未有被「踢」入會,或者未有自備一套定向衣,其實也可以好像早期的小弟般,穿著普通運動衣著比賽亦可,不過一定要長褲(當然公園定向賽就可不必),而且最好是比較殘舊的衣物,蓋野外定向的比賽環境一般比較惡劣,身上的比賽服裝很易報銷(可能被樹支撕爛,或者太骯髒洗無可洗),所以在野外定向比賽中穿上身上的,也隨時要有被犧牲的準備。


舊款(左)及新款(右)定向上衣 (來源: Trimtex)

本地定向人曾把野外定向服稱為「火雲戰衣」: 一個當年可能很「潮」,但現在聽來就很老土的名稱。這其實恰恰反映野外定向的問題。前陣子小弟偶爾在網上見到一篇英文文章,內容大致是「拋棄你的尼龍野外定向服吧!」(全文pdf見此)。文中作者並不是「搞gag(綽頭)」,而是真是叫大家拋棄自己的舊定向服。原因就好簡單,正是小弟常常關注的「」之問題。他指出舊式尼龍定向服不夠「型」,令不少年輕人對定向運動卻步,於是野外定向的人口越來越老化(其實香港也有這個問題,觀乎近年年齡組別不斷只是向上發展,但卻沒有向下發展過)。於是作者高聲疾呼,希望要有一套更有型的定向服,而不是只有極少人穿得好看的尼龍定向服,尤其其他運動(如越野跑或單車等) 的服飾,比起野外定向是吸引千百倍。畢竟近年不少新的運動服材料,如DryFit或者CoolMax等,功能(即透氣疏水等)已與薄身尼龍相差無已,在實用性不減的前提下,野外定向服在設計上應該有條件貼近潮流,從而可以變成潮之運動,洗脫先進(即old cake)的形象。

我相信這是一大部份運動員的心聲,實在Simone Niggli或者Thierry Gueorgiou本身也真的很型,總不可能讓尼龍定向服使他們變得老土(這也是我的心聲)。於是,近幾年大家發現在世界錦標賽中,精英運動員穿著的定向服已漸漸地起了革命: 新的定向服變成類似單車服的剪裁,貼身而短袖的設計,令運動員更具肌肉感及動感,而材料亦多轉用了上述的新材料,即使部份仍然採用尼龍定向服的,剪裁設計上亦改為短袖而貼身。


不論是Simone Niggli穿著的新材料定向服,或是Thierry Gueorgiou穿著的尼龍定向服,其設計剪裁與以前的已大有不同。

小弟對上述改變,絕對是舉手拍掌支持的,雖然小弟有個大肚腩,不過都鼎力支持(因為最近敝會HKOXCC亦團購了一套新款定向服)。不過小弟有一點疑惑: 蓋運動服飾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是保護運動員的身軀,野外定向的運動性質,令運動員很容易被野外的樹支、長草等割傷,所以才要穿著長袖上衣及長褲作賽。然而在現時的潮流下,為了展示肌力,運動員都傾向穿著短袖衣比賽,這又會否令他們暴露在危機中呢? 瑞典曾經有案例,運動員在比賽時沾染了其他運動員的血液或汗液(相信是透過比賽中受傷的傷口進入),而引致乙型肝炎集體感染(報導見此)。這亦反映了長袖定向衣雖然有點老土,但畢竟它具備野外定向必須的保護功能(在香港更附加有防曬功用)。

IMG_4131
新(右後)舊(左前)野外定向服在接棒中(來源: chiu0701網上相簿)

我相信這個問題,在技術上回答尚且不難,難的反而是在觀念上: 蓋我們有很多根深柢固的傳統,但在激烈的現實世界中,有許多許多挑戰及新概念,比如短途賽、百米定向、GPS定位追蹤,甚至新的定向服設計等,都是近10多年才出現的概念。然而當我們採納新概念的同時,一些舊有的,我們珍視的傳統又慢慢地消失了。究竟我們如果取捨,我不懂答,或許我就且把這問題留下讓大家想想。

星期五, 9月 21, 2007

Orienteering Hong Kong(「定向香港」)與我的恩怨

(近來blogger又好像有問題,用IE可能瀏覽不了blog,好灰…..)

之前小弟寫了一系列「Orienteering Today與我的恩怨」,不過 。在這裡我打算用王家衛的風格(即思緒紊亂),寫一則「Orienteering Hong Kong與我的恩怨」。

若果各位心水清的話,會發現今期Orienteering Hong Kong又再次脫期(明明封面註明「逢4月、8月及12月出版,但8月號至9月中仍未見影蹤 。不過我又想,心水清的定向朋友全港應不出5位,因為之前「定向香港」搞了個有獎的問答遊戲,但參與者竟只有一大個(詳情見此)!由是觀之,有用心看Orienteering Hong Kong的人應該不會多,從網上大家熱烈地談論跑比賽被人投訴,地圖版權問題,以及總會賽事報名表遲遲未放在網上,但無人談論「定向香港」不見了,可見一斑。

不諱言,「定向香港」以及總會網頁都是小弟的得意之作,更是小弟主動向總會獻策的。主要是當年(1996年)小弟是位研究生,比較多空閒,所以念頭多之餘坐言起行也很方便。然而當時我卻沒有想過「開創易,找人接手難」的問題,結局是總會網頁在兩年前在小弟堅持下,才找到人很勉為其難地接手,至於「定向香港」這位孤兒,就更加難找人接手,結果依然由小弟繼續艱苦經營。

當時小弟一併想到創立總會網頁及「定向香港」,當然是有一定的分工意識的: 我當時想: 總會網頁主要是發佈總會最新的消息,分發報名表及成績等,而「定向香港」則可以對某些題目作更深入的探討,亦可作為野外定向對外的「櫥窗」。然而至今,由於小弟工餘時間越來越少,其實「定向香港」內不少內容,反而是抄至總會網頁的。有時撫心自問,其實自己是否不夠積極? 事實上之前也有數位人兄,表示有興趣協助搞這本總會會訊的,但結果是沒了下文。而我之前的構思,是希望總會的幾位執委,定期在他們範疇供稿,那麼「定向香港」也就不愁沒有內容,然而除了個別興致勃勃的寫過數期外,其他的都是回音全無。連總會內人都如此對待Orienteering Hong Kong,其他人不熱心就很易解釋了。

其實我真的很想知道,自己每4個月的工作,有多少人有興趣看呢? 不過另一方面我又很怕知道答案,因為自己所居住的屋苑,其實也有一份類似的屋苑通訊,小弟自己每期都只是花3分鐘觀看,更見過其他住戶一收到就直接放在廢紙回收箱,我相信「定向香港」在90%會員信箱的遭遇也是差不多。當然也不能怪人,其實在4個月的出版間隔中,小弟可以花時間做好這本通訊的時間,委實不多。而且它的印刷也不精美,無論外觀或內涵,都找不到吸引人看的因素。

如果此刻總會決定把Orienteering Hong Kong關門大吉,相信也有不少會員會發出怒吼,不過不是可惜沒了這份刊物,而是總會剛加了會費,卻減了一項會員福利,大家利益有損所致而已(請原諒小弟又有陰謀論)。相信真正感到可惜的,都只是小弟和三兩定向人罷了。
只是,小弟暫時仍未有把Orienteering Hong Kong關門大吉的打算,為了打破這個局面: 就是既令「定向香港」更吸引,順道減省小弟工作量,再順道多多利用總會的資源,我有一個「野豬大改造」的想法:

  • 把「定向香港」由一年三期改為一期,集中精力做,內容也許會更充實;
  • 加入英語內容;
  • 改造定向香港的版面,變成類似雜誌的格局;
  • 全彩色印刷;
  • 嘗試吸引廣告商贊助;

不過現在說,言之尚早,錢會是個很大的問題。話說回來,若果「定向香港」成功改造,又會否吸引你多看它幾眼?

星期日, 9月 16, 2007

City Chase香港站

類似Amazing Race的City Chase昨天在香港舉行,結果由有野外定向背景的參與者勝出,的確令人興奮。不過實在又不值得意外,因為如果有看過類似節目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些活動是有些似都市定向的,而且都是講求在高速高壓力下,作出快速又正確的決定,所以定向人根本就有先天的優勢。

我反而更有興趣知道這個節目會否在香港播映呢?

(資料來源: 2007年9月16日,太陽報)

星期六, 9月 08, 2007

早期中文野外定向書

有部份定向人知道小弟有個夢想,亦是密纙緊鼓進行中的,就是撰寫一本定向書,尤其當我見連大批「才女」也成功出書時,心裡更是著急。不過依小弟的資料,英文的野外定向書也不太多,更遑論中文的了。在這裡,不妨談談小弟在手上,一些年期久遠的中文野外定向書。

現時無論教練及學員,都埋怨總會沒有一套現成的教材。不過其實香港是曾有一本野外定向書的,這就是由香港野外定向會(HKOC)出版的「野外定向」,相信80年代的定向人,都會對這本書有些印象。這本比較簡陋,以單色印刷的書(或應稱為小冊子)共有18頁,於1984年出版第一版,只售5元。依小弟記憶,即使以當年物價,此售價仍是相當低廉的,所以當年可說是人手(指參與訓練課程的人)一本,HKOC相信也獲得不俗的收入。只是,相信當年出版者也不會相信,在野外定向在香港發展已逾25年之際,它仍會是全港惟一的野外定向書籍。

這本書之後經歷幾次改版,小弟亦曾參與其中。只是不知何故,在90年代起,HKOC卻不再出版此書。當時正是小弟趕上教練訓練班之時,總會亦意識到應該要有套統一而現成的教學套件,於是向我們這些教練學員提出,希望我們集體製作(教練學員本來就要製作自己的教材),總會會提供資源,條件是在製作後教材本身及版權歸總會所有。不過,最終卻是沒有學員願意接受。直至今日,除了各學習階段的課程大綱外,香港定向界在教材上仍是一片空白,除了總會辦事處提供了一些很簡陋的東西(如地圖拼圖)外,所有教練仍要各師各法,教材的內容及質素,恕小弟多言,暫時仍是頗為參差。


「野外定向」的部份內容

說到HKOC,除了上述「野外定向」一書外,小弟亦有另一本該會的出品,就是該會的十五周年紀念特刊(小弟更是封面人物之一!)。當然它本不應被歸類為野外定向書籍,不過若果你想對早期香港野外定向發展有更多了解,這本特刊應該是惟一的印刷資料。我尤其驚嘆它的資料搜集,比如內裡竟有齊由1977年至1994年間,HKOC一百多場練習賽的資料,以及當年所有HKOC製作過地圖,或所以執教過訓練班人士的記錄!

小頭手頭還有本書是值得一提的,而它將來更有被炒賣的潛質。這就是由被稱為「中國定向運動第一人」張曉威先生編著的「定向越野」,此書首版是於1987年,相信是中國大陸第一本野外定向書籍。與香港那本相比,字數是多了很多,內容也近乎是「天書」,因為它連有關賽事組織、以及特里姆定向運動(猜猜是甚麼?)的內容也有,甚至有很多與野外定向無關的內容,比如如何利用太陽判別方向,或者野外生活常識等,相信這是由於野外定向是於解放軍首先推行,並且曾與很多戶外運動混雜在一起的(實際上這與香港的發展相若,蓋最初在香港進行野外定向的主要是殖民地軍警,以及外展訓練學校的學員)。這本書於2003年已出版了新版,若果與原版比較,從頁數的增加(101 > 253)及內容的更豐富,可窺探中國大陸定向界在15年間的飛躍發展。



首版及次版「定向越野」,請留意英文譯名是改變了。

由於國內已將野外定向列為高校體育科科目,現時即使在普通書店,也不難找到有關野外定向的書籍。小弟上月往廣州一趟,在購書中心15分鐘已找到幾本定向書。不過在香港,究竟甚麼時間才會有另一本定向書出現呢?

星期三, 9月 05, 2007

不要迫大家獻身定向 - HKOC地圖版權糾紛的小小聯想

這篇文章原本是數個月前寫好的,只是當時blogger有些問題,結果整篇文章迷失了在數碼世界的某處。誰料幾個月後,卻發現竟十分應景,故此稍為修改一下,再次刊出,當然又是越寫越長,希望大家有耐性看完。

近期在定向界鬧得最熱烘烘的,應該是關於HKOC地圖版權糾紛(有關討論可見此見此)。有關情形暫且不評論(畢竟小弟亦是當事人之一),不過在討論中的一些意見,卻令我如梗在喉,不吐不快。能令到心如止水的小弟都會有感而發的,就是長期縈迴在不少定向人的心,這次又有人提出的想法:「為了整個定向界利益,部分定向會或人的利益可以犧牲。」

先撇除誰人可定義「整個定向界利益」的問題,說到這個偉大的思想,其實恰如中國大陸多年前提出的「雷峰精神」,或者是在電影「墨攻」中革離(劉德華角色)的心態。然而,首先要說的是,無論雷峰或革離,都只是願意犧牲自己,但從無要求他人去犧牲。在政治學中,不但不用說以「利己主義」為前提的資本主義,即使小弟粗有研究的共產主義 (其實只是在大學中修過一個課程),也從無發現馬克思等人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說法,換言之,我個人就想不到這個想法,在現實上有甚麼可立足之處。

當然,我不會懷疑有這種心態的定向人的動機,因為他們其實都是雷峰或革離。單看我們總會的執委會,成員都是無收入的,付出勞力努力,但每個決定都是有彈無讚的。而不少工作人員和教練,都是犧牲自己私人甚至工作時間,為野外定向愛好者服務,換來的只是微薄得可恥(套李卓人語)的津貼。我不敢說他們全都基於高尚的情操,但肯定不是「寧人負我莫我負人」的小人思想。

問題在,小弟作為一個先進定向人,深深體會到單憑犧牲精神,不可能動員一大批人做好定向運動。若果做一份工作是沒有回報的(可能是金錢、好的名聲、或單純的滿足感),我想即使最終有人肯做,效果也不會好。這不是我瞎說,而是有很多行為學的研究指出,不少原本是受薪的工作轉為志願後,效率差了不在話下,連帶因為補救等緣故,開支反而增加,連省錢的目的也達不到。其實在香港也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有很多有問題的公司或公營機構,它們的董事、主席等都是非受薪的(為存忠厚,所以不列舉實例了)。不幸地,定向界可能也是其中一個。

現時定向界已經陷入了一個怪圈,我姑稱之為「四無」,就是搞手「無回報、無問責」,而玩者「無期望、無感恩」。正如某人所說,他作為比賽的搞手,勞心勞力的為大家搞場賽事,結局卻只是得到人家的指責,的確是很委屈。但老實說,大家都是公餘時花時間搞比賽,掛一漏萬的情況常有出現(正如控制點放錯位置的問題,十幾年來都未完全解決),水平不及其他具專業水平賽事(如毅行者、渣打馬拉松)之餘亦肯定有參差,但參加者卻是同一班人,加上某人本身已抱著「勞心勞力為大家」的心態,遇到不如意或投訴時要好聲好氣都難。於是參與者不滿意,搞手又不滿意的情況就不難解釋了。

在這裡 我以地圖問題再闡釋一下上述說法︰另有某人提出總會地圖有三年版權的政策,令很多人要忍受差劣水準的地圖幾年,我認同這點說法。若果市場經濟是正確地運行,自然大家都會以良幣驅逐劣幣,問題在地圖製作人員本身並不會因為售圖而得益,最多只會因畫得好而得個「最佳地圖獎」(說真的,這些獎拿多了也不稀罕)。倒過來說,大家不願為地圖而多花金錢,自然也不會期望地圖有世界水平。總會的政策,其實是在此無奈的情勢下,稍稍保障繪圖人的利益。至於繪圖人之後把收益歸於自己、其定向會或總會,實在不容其他人置喙。至於有人要求把所有地圖版權收歸總會,我想除非總會能付出令繪圖人滿意的報酬,否則又要全體繪圖員為定向界獻身的話,恐怕又是媽聲四起之餘,大家要忍受更差劣的地圖。

在我定向頭十年的生涯中,聽得最多的一個字是「commitment(獻身)」。前輩常常說,我們亦以此訓導後輩。然而不少人最後都是離開了定向界,或者變成單純的參與者。結局是:小部份仍然堅持的就心存憤恨,大部份人不是心灰意冷,就是寧願隔岸觀火。我相信,當談婚論嫁尚且要先置業時,大家對野外定向的愛也會有一個底線,自己無條件去愛當然是偉大,但要強迫他人也是一樣,會否淪為「痴漢思想」(自創名詞)呢?

為保清白,我想在最後強調一下,熟悉小弟的朋友,應該知道我也曾是雷峰或革離,但我卻反對人家當我是,或者強迫我去當偉大的犧牲者,正如小弟常常幫忙教一些沒有收入的訓練班,但對於付得起的團體,也會問心無愧地收足教練費。「我願意慷慨就義,但請不要強迫我去犧牲」,我想,這是很一部分的定向會及人的心聲。

星期二, 9月 04, 2007

野外定向鞋

前陣子有位定向朋友私下與小弟閒談,說起專為定向人而設的裝備,除了thumb compass外,實在定向服及定向鞋也應計算其中,所以也在這裡談談野外定向中的鞋。


定向鞋(圖為VJ Integrator及Falcon)

現時比賽中,也有不少運動員穿著專門的野外定向鞋(Orienteering Shoes)。而小弟可以很自豪的說,自己應該是最早穿著野外定向鞋的香港定向人之一。事緣自1989年小弟為香港代表隊一員,赴瑞典參與O-Ringen賽事,當年代表隊雖然沒有任何資助,卻有幸獲得瑞典Silva公司贊助每位運動員一套Silva Kit,內裡有全套野外定向裝備,包括定向服、定向鞋、護脛、指南針(protractor及thumb各一)等等。在現代這些裝備當然在香港已是十分普遍,不過已足以令我們這些大鄉里目定口呆。

在此之前,基本上在野外定向運動員所穿的,不是跑步鞋就是行山靴,至於現時流行的越野跑鞋,當年就很少見到。當時位於荃灣的中X(又名X興)運動店是小弟常「蒲(出現)」之處,畢竟內裡有200元一對的Brooks跑鞋,「展示」某人的名字更可打折(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某人」是有很多個的),對於如小弟窮困中學生而言,簡直是要「多謝XX」的恩物。不過在外國比賽時,發現不論是Brooks或Nike跑鞋,都不可以在地氈般質地的植被上跑得快,幸虧還是有這套Silva Kit解救了我。

那麼究竟定向鞋的特點是甚麼? 小弟以用家的角度,覺得應該是以下幾點: 1. 底有膠粒(比一般跑鞋及行山鞋的疏,多呈梅花形或三角形),部份甚至有金屬釘,咬地性能強,尤其在鬆散的泥地或底層植被上;2. 鞋底薄而硬,越野時仍有良好觸地感,更容易保持平衡,但當然不會有吸震的效果;3. 表面為不吸水的質料,不會因為吸水(溪水、沼澤積水或者是汗水)而越跑越重。



金屬釘定向鞋有數mm的長度(留意部份外國賽事是不容許穿著的)

從上述的特點,定向鞋可說是專為越野而製,雖然現時有很多跑鞋也標榜「越野」,但其實它們仍是設計以跑路的運動為主,它們真正需要穿越低層植被、沙石地、沼澤、草地…的機會,比野外定向是低很多。其實相反地,定向鞋在跑路的表現上,比起那些跑鞋卻又差很遠。有些人說定向鞋在石地上是「越墮落越快樂」(即是很易滑倒),雖然依小弟的經驗,並沒有那麼誇張,不過穿著金屬釘定向鞋,在漁護署「無個樣整個樣」鋪上岩石面的小徑上奔跑,絕對不是愉快的經驗,雖然我覺得那些「咔咔」聲十分有型。

說到上述的Silva定向鞋,小弟一直用至1994年才丟掉。不過倒不是這對鞋異常耐用,而是一來小弟珍而重之(因當時很難找人去歐洲再買),二來當年賽程設計者仍傾向設計「大路之王」賽程(即賽程中很多要沿小徑前進,技術難度低)為主,所以並不是有很多機會穿著。在當中期間,小弟亦試過其他的替代品,首先就是人造草波boots(足球鞋),因為它鞋底膠粒的排列與長度,與定向鞋的是異曲同工的,而它的皮面也不太吸水,事實上現時也有不少人是穿著它玩野外定向的。只是我個人嫌這類鞋的鞋面,比起定向鞋來說是太硬,穿起來不很舒服,而且不耐磨,穿幾次就要報銷。

另一個選擇自然是上述,現時很流行的越野跑鞋,這些其實類似短筒行山靴,不過更為輕便,避震的程度也較佳。事實上,現時代表隊的指定贊助商INOV8,也是這類鞋的生產商。(題外話: 原來K-Swiss在十多年前,也是美國野外定向聯會的鞋履贊助商,只是印象中K-Swiss好像沒有甚麼款式適合野外定向!)。據一些代表隊成員說,INOV8曾經提供一批鞋供他們試穿,以及徵詢他們改進的意見,似乎製造商真的有心,造出一雙「不是定向鞋的定向鞋」,只是小弟並非代表隊成員,未有有幸穿過,所以不能評論。


INOV8為現時香港野外定向代表隊的贊助商

至於其他越野跑鞋,用來跑定向也是可以的,只是在越野的性能上比起傳統定向鞋仍是差些,我總是覺得它們的咬地性比較差,更大問題是鞋底太厚(因為要有較佳的吸震),在越野時觸地感不足,比較容易跌倒。不過,若果是跑小徑的話,越野跑鞋卻又的確是好一些。那麼小弟膽敢作出一個結論: 若果你預期賽程較多跑小徑(即較易),越野跑鞋是好的選擇,但若果賽程是越野為主的,那麼定向鞋始終是較優勝的。

不過說到底,選擇定向鞋,與F1賽車時選用車胎一樣,都是因時因地制宜的。相信有不少運動員與小弟一樣,都有至少3對比賽用鞋: 第1對是金屬釘定向鞋,適用於大部份的賽事,但有些賽區如寶馬山般,比賽時常常要沿著濕滑的岩面地前進,為了不想跌死,就要改穿一對膠釘定向鞋了。當然還有一對跑鞋(普通跑鞋或越野跑鞋都可),除了練跑用外,參與「大路之王」賽程以及在公園的比賽也很適合。


部份賽事基於賽區情況,運動員可能穿著不同的服束以及定向鞋。

不過到了最後一個問題「在那裡可以買到定向鞋?」才是一個問題。因為在鞋店中你應該找不到有買定向鞋的,甚至當小弟旅遊途經挪威,在當地的大型戶外用品店也找不到!更不用說香港這個小市場了。在香港,你可以買到定向鞋的惟二機會,包括1.每年暑假部份定向人出國比賽時「搭單」;2. 本地定向會不定期的團購活動(上期可見此)。而由於歐元匯價高漲,鞋價也是越來越貴。所以若果你最近發現有這個機會,千萬要好好珍惜,否則下次這隻蘇州艇也可能沒得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