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10, 2007

消失的賽區(5) - 粉嶺高爾夫球會

今次介紹的粉嶺高爾夫球會,本身仍然存在,只是再成為野外定向賽區的機會應該不大了。

記憶之中在這個地方舉行過的公開野外定向比賽,只有1988年由警察野外定向會主辦的黑夜定向賽,小弟竟有幸跑過,真是十分令人回味呢!

我想當年野外定向竟可以在這個夢幻賽區(地勢起伏不大,相似地形極多,大部份地方都是空曠可跑)舉行,應要多謝總會首任會長白理義先生(Mr.P.E.Birney)。在我初玩定向的頭幾年,參與的人數不多,但相比現在是高姿態一些,公關方面亦比較突出。這相信與白理義先生本身擁有高社會地位(警察少年訓練學校校長)有些關係。

當年有關賽事的獎牌(泄露了小弟的年齡秘密:p)

自從白理義先生離開了香港後,野外定向似乎多了些草根味道。我想這說法並不貶義,只是我們與上層社會及外國人圈子的距離好像越來越遠。雖然香港仍然有Demon Orienteers(定向會),不過熱心玩野外定向的外國人,近年來是越來越少。

香港定向界當然仍然有長期支持我們的施德論先生(總會贊助人),但是另一位贊助人楊孝華先生,似乎也忘記了自己在野外定向的公職(證據見此),也許我們除了要想如何增加比賽數目外,也要考慮如何提升野外定向的地位。

如何前往: 粉嶺高爾夫球會毗鄰北區醫院,不過由於該處為私人會所,閒雜人等根本不能進入,所以在此小弟都不費筆墨介紹了。

星期一, 12月 03, 2007

香港野外定向會錦標賽(2007/12/2 - 石龍拱/花山)

也許「鬧劇」這個形容詞在野外定向界是太激烈的形容詞,不過相信對部份參賽者來說,再嚴厲的批評也不足發洩他們心頭之憤。本來近年賽事主辦率低迷,香港野外定向會(下稱HKOC)願意一季承辦三場賽事,小弟亦不欲落井下石。但當一場大家本來有點期望的賽事,竟出現參加者未出發已嚷「回水(退款)」的情況,若果小弟也不在此加入一些批評,我會懷疑定向界是否已對甚麼都沒寄望,自己是否已太縱容不及格的賽事組織者。

實在賽會創新猷,引入了一套新的電子打孔及計時系統並沒有錯,而統一由賽會提供及分發電子控制卡,在之前一些比賽亦已實行過。只是竟然出現電子控制卡不夠的情況,就簡直違反了常理。實際上,賽會諸君原本打算在賽事開始前,才編配電子控制卡給賽員,已經是一個十分失敗的方法。而在分發途中,竟然發現不夠電子控制卡,更是難以想像,難道負責人是當場才知道自己有多少電子控制卡? 我想是不可能罷!那麼,又難道賽會想「博一博」,希望有大批運動員DNS (不來出發)?我不懂答,因為我作為一個正常人,實在很難了解一些異於常人的想法。

結局是: 幸運獲得電子控制卡的(包括小弟),在延遲半小時後總算可以出發。至於沒有被分配到控制卡的,就有兩個選擇: 一是依原訂時間出發,但不會獲發控制卡(即肯定不會有獎項);二是等其他賽員歸來後,再把他們的控制卡收回再用,只是要等多久,以及次序如何安排,就恕小弟不太清楚。此外雖然我不確定,但相信有部份參加者自行作出第三個選擇,就是立即與賽會說Sayonara(再見),雖然走來走去已經用了個多小時,但總好過被賽會再玩多一趟罷。

其實這場賽事,賽前已經是風風雨雨: 首先是賽事有傳會被列為排名聯賽,連賽會以至總會都一直不能作出確定,結局在截止後賽會才否定了這個說法,令部份原欲參與精英組的賽員「誤報」了其他組別。而第二個問題,就是在報名表中已公佈了會在(舊)HKOC留言版中發出賽員需知,但在比賽舉行前兩星期,HKOC網頁竟然連同留言版一起消失了!幸虧這次賽事參與人數不算多,亦是以「圈內人」為主,在大家奔走相告下,總算將賽事消息發佈出去,但當中有沒有遺漏,有沒有參賽者因沒收到消息,而最終去不了這個賽事而浪費了一百大洋報名費? 也沒有人知道。

在賽區中拾到的主辦單位彩帶,小弟是奇怪為甚麼比賽前賽會竟未有回收。

我懂得回答的是,香港的野外定向愛好者已是十分寬容︰大家絕不介意要走一小時攀升320米才走到賽事中心,不會抗拒要自己把地圖放入膠袋,甚至賽會放錯控制點也只會埋怨一番。但連最重要的控制卡也不能提供給參加者,我想任何人都不可能接受。似乎賽會不但沒有做預演,連心中的預演也沒做,甚至完全沒有想過沒有控制卡有何不妥!我不是單憑單一事件去判斷,因為賽會一開始分發控制卡及號碼布,竟然是以嚷名方式分發,已經令大家怨聲載道,更無端令賽事延遲了半小時。再回想之前HKOC的另一比賽,更是創出先河,沒有向運動員分發號碼布。可以想像組織者(內部份人士)的疏懶及失職,可能大得出乎大家的想像。

若果此情況出現在無國界比賽或者色級賽中,我不敢想像後果會如何災難性,也許會惹來網上各大討論區對野外定向的聲討,或者上百參加者發誓以後都不玩野外定向。說近一些,究竟此對HKOC下一場「幹事杯」會有甚麼影響? 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花了一大段篇幅說了些與賽程無關的事,事緣就是小弟根本沒有玩完它。HKOC近年的比賽,都是以「長、難、複雜」聞名,亦藉此吸引了一批定向發燒友捧場。而今次實在亦依然秉承這個傳統,只是不知是個人問題抑或賽程問題,我覺得賽程長及難得來有點乏味,部份控制點的位置擺放又好像不太正確。加上實地的植被似乎比地圖上繪畫的茂密(地圖已是三年前版本),令賽區的可跑性變得很低,比如3號至4號控制點途中的小徑,已長了許多底層植被,很多地方只能步行。於是趕時間的我,只是玩了七個控制點就打道回府了。

惟一再值得一提,石龍拱應該是香港最美的一個賽區,可以邊跑賽事,邊觀賞三大橋(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及汀九橋)及荃灣青衣的美景。只是,這次應該是小弟跑得最沒趣的賽事,所以只有臨走前匆匆用手機影兩張照片就算。



最新消息: 剛從新的HKOC留言版中看到,似乎是賽會在賽事開始前,遺失了一袋電子控制卡,故此引發了此章所述的大問題。正如小弟一向所說,我不想苛責賽會,只是出錯始終是出錯,希望有關人士真的認真檢討及反省啦!

先進運動會(2007/11/25 - 牛寮) - Bruce代筆

感謝Bruce兄再接再勵,為小弟撰寫先進運動會野外定向比賽的賽後報導。事實上Bruce兄比小弟更為年輕,這次他會以賽事組織人員的身份為大家報導,謝謝觀賞。 與上次一樣,Bruce兄提供了很多相片給小弟,然而小弟自行刪減了一些,在此先向他說句對不起。

先進運動會的野外定向比賽(以下簡稱「先進賽」)不經不覺已經舉辦多年,似乎是繼白理義紀念賽、黑夜賽、無國界等比賽外每年也定期舉辦的本港定向賽事,唯一不同的,先進賽是一個由康文署主辦的定向賽事(其他賽事則主要是康文署資助),所以參加者也是經康文署報名的,當然協辦單位在籌備時也要常與康文署職員聯絡及相討。

小弟協助了此比賽多年,也見到其變化。先進賽常常被標籤為「老人賽」,但小弟所觀察,所謂的「老」只不過是指一班經驗老到的定向友,這場比賽就好讓大家相聚作友誼賽吧!正如康文署舉辦是次比賽的宗旨:「先進運動會的宗旨不在於爭勝,而是讓35歲或以上的人士在參與過程中,享受運動所帶來的樂趣。」


由於小弟在此次比賽是賽事工作人員,當日早上八時,各賽會工作人員已到達賽事中心,同時間亦見到一架大貨車正在下貨,原來這是康文署的貨車,他們物資還比我們多和大件,包括大量的椅及枱,大量雪糕筒等等,資源方面非常充足;此外,康文署職員的人手亦很充裕,巴士站路口等有專責職員協助指示前往賽事中心,另外,在賽事中心亦設有「行李寄存處」方便參加者,可惜使用這服務參加者不算太多;在佈置方面,賽事資料及出發名單貼在一張防水的告示版,而各式枱面也蓋上紅枱布!心裏想,如果一般定向賽也能夠有足夠資源做到這樣的水平就真是認真一流。

出發區位於上次牛寮色級賽附近,在現場所見,參加者主要分為兩大類,不是熟口熟面的定向人,就是一班定向初學者。事實上,近年參與先進賽的確是多了一班定向初哥參加,今年比賽還見到一些賽員帶著兒童及家人一同出發呢!

是次賽事順利進行,天公造美,氣溫清涼,老實說,在這種天氣中作賽,特別在這個白林多的牛寮進行賽事,是有一點兒北歐比賽的感覺。

這次大會跟據不同組別設計了四條賽程,是一個中程長度的比賽,比較富有經驗的定向人一般會在半小時內完成賽事,而其他賽員多數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內完成賽事,超過一小時以上的賽員大多是定向經驗較淺的初學者吧!而這些初學者當中,多半是花了很多時間才艱辛地完成賽事,又或是不能完成賽事。

小弟覺得搞先進賽最困難的,莫過於賽程設計,由於先進賽的分組是跟據年齡的,因此並沒有考慮該年齡組別內的參加者定向技術程度也有參差,試問如何設計一條既適合啡藍組又適合黃白組的賽程?結果往往是吃力不討好,比賽有經驗的賽員會覺得「不夠喉」,但對初學者來說又覺得有點困難,甚至不能完成賽事,更甚的可能嚇怕他們對定向運動的興趣。

要改善這一點,小弟覺得將來的先進賽可在分齡組別中加設適合初級參加者的B組賽程,又或考慮增設一組不分年齡組別的公開組,我相信這對初學者來說會更好;除此之外,也許可以考慮將賽事變為奪分賽,這樣各種技術程度的參加者便能各取所需,也更能保障初學者的安全。


相信隨著時日增加,先進賽的適齡定向人參加者必然增加,希望這個定向老友記的友誼賽能越做越好,同時也能作為推廣定向運動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