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六月總會AGM時,義務司庫提出了總會有一百萬滾存資金,又惹來不少人有所遐想,當然實在多搞一場亞太賽已足夠把它花光光。不過我們也可以從好的方向想︰假若有朋友慷慨捐出一百萬大洋發展野外定向,我們又可以怎樣用?雖然明顯地這是大想頭,但起碼會越想越開心,總比討論那些大是大非的問題,會令人開懷一點。
小弟的答案如下︰

香港現時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新鮮賽區不夠,地圖製作人員更不夠。我想五十萬也應夠聘請一位熱心製圖員,全職兩年做地圖,重新繪畫/更新十張八張地圖應該沒有問題,那麼在此兩年的比賽就不用再愁沒著落了。
當然驟耳聽來這個想法是太短視,不夠sustainable。不過不要忘記,其實地圖有價,開了頭後,若果有夠仔細的計劃,地圖製作其實可以創造一定收益,甚至可以支持給予製圖員吸引及合理的津貼,令總會無須再愁不夠製圖員工作 。當然,這個「仔細的計劃」是小弟未能參透的,相信亦應是這五十萬酬勞的另一個代價。
設立公園均衡定向徑 - 十萬
假若再沒有比賽,我們又怎樣可以玩定向呢?現時惟一的答案就是均衡定向徑。事實上,身邊某些朋友是沒有興趣(或者是不敢)參加比賽,但又希望比較casual地,拿著地圖在山上走一走,只是小弟不懂如何解釋現在為何山上仍有很多Trim OL柱,但卻找不到地圖單張。
若果我們能將均衡定向徑的概念放在市區公園內,相信會幫我們吸納一批更小年紀,或更內向的「客源」。不過當總會因為沒有資源,所以不再更新均衡定向徑地圖單張時,這個「嶄新」(其實一點也不新)的念頭,似乎只有靠天掉下來的這一筆。
不過十萬大元應只夠印單張及海報,小弟惟有假設如均衡定向徑般,康文署會資助豎立控制點的費用,至於地圖製作就要拜託那位(假設存在的)全職製圖員。
形象建立 - 十萬
野外定向在公眾,主要是媒體的形象,絕對是糟糕得不能再糟。小弟親眼看到的錯誤,包括把野外定向誤稱為越野賽,或者與AYP的野外鍛鍊科混淆等,比野外定向出現在媒體本身更多!絕對與參與人數不成正比。當國際野外定向聯盟(IOF)也懂得改標誌,藉以改善運動的形象時,香港總會實在是甚麼都沒有做過。
其實十萬元能聘請到甚麼公關公司,或者可以請他們做甚麼,小弟並非行內人,絕不清楚。不過若果真的有閒錢,踏出第一步應該沒甚麼壞處。


國際野外定向聯盟(IOF)舊及新的標誌
工作人員培訓 - 十萬
當集訓隊有四出訓練的機會,派兩三位工作人員到外地觀摩賽事組織,甚至當當attachment,也不是過份的要求罷?
運動員獎金 - 二十萬 (兩份,每份十萬)
精英朋友看到這裡,應該會發出「為甚麼沒有我們的份兒呢」的怒吼。當然小弟不會遺漏在定向界最努力的你們,十萬元獎金在香港體育界其實不算闊綽,不過在定向界已是史無前例了。不過十萬元獎金那麼多,自然是「勇夫才配重賞」,在小弟心目中值得取此十萬元獎金的,只有三個情況:
- 在(徒步定向)世界錦標賽中晉身決賽;
- 在其他專項(滑雪、山地單車、沿徑)世界錦標賽中取得獎牌;
- 在亞洲錦標賽中取得冠軍;
發夢完後記:
不過說到尾,以總會及定向界現時如此的地位及氣氛,要找一位朋友無條件捐一百萬,我想應該比中六合彩更難。所以到了最後,還是發發有關自身的白日夢可能更實際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