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12, 2010

消失的賽區(14) - 大澳門

香港地小人多己是老生常談,這也是用來解釋本地新鮮定向賽區貧乏的借口之一。不過,實在也有些賽區只是使用過一次,比如以下這一個。



這個地區(究竟是「大澳門」還是「大坳門」?)只在1986/1987其中一場聯賽使用過,之後好像再沒有定向活動在此舉行過。與其他「消失的賽區」不同,印象中這裡是沒有太大變化,甚至現在仍是熱門的郊遊及遠足地點,據說更是學校旅行的熱門選擇之一。

當然從技術角度,這裡搞定向的合適度只是一般(因為賽程只可設計成環繞著大嶺峒以及平托坑山進行,難度及趣味性比較低),不過鑑於這裡是熱門的郊遊點,用來搞色級賽,或者設置一條定向均衡徑應該還是可以考慮的罷。至於為甚麼一直再沒有被利用,相信又是一個謎。

說回地圖本身,其實己是1987年的作品,採用5m等高線間距在當時是比較少見的,而據其餘的印象,此圖水平真的不錯,所以該場賽事小弟的成績也相當不俗(曲線讚讚自己,哈哈!)。不過在20多年後再回看,卻又會勾想另類的回憶︰
  1. 當年還是用印圖機去覆印賽程的,所以可以見到有部份賽程是不太清楚,而地圖的校準點是會用來校準控制點的位置(可見到這張地圖賽程相當合位,不過也常常出現印歪的情況)。小弟其後亦曾親自操作過印圖機,覆印約七條賽程共百來張地圖,評語是「用完人都癲」;
  2. 這次的控制點提示以當年標準來說,己是十分精美,相信是用字尺繪畫的,而小弟在七年後首次擔任賽事主持時,還是用手畫控制點提示;
  3. 繪製此圖的「香港青年野外定向會」,對定向年齡低於20歲的朋友來說已是陌生。不過在80年代,它是僅有的兩個公開定向會之一(另一個當然是歷史更久,現在仍是本地龍頭的「香港野外定向會」)。名副其實,香港青年野外定向會是一個頗活躍及朝氣勃勃的定向會,當然也有舉辦過不少定向比賽。不過不知何故,該會竟在90年初無聲無息地「摺埋(解散)」,由於小弟曾非該會會員,對此所知不多,希望其他定向老人有機會可以介紹一下。

星期五, 8月 06, 2010

定向「新猷」

定向界常被嘲諷是沒有新意的一群(尤其像小弟般的定向老人),但實情,我們可能是回憶力弱的一群。

近日翻閱舊的「定向香港」,發現以下大概出現在近10多年間的名詞,卻已記不起詳細的內容,有部份記憶簡直是斷了線。不知是否有朋友,可以為每個項目加些補充呢?
  • 定向師徒計劃(約2001年)
  • 總會四年發展計劃(1999年)
  • 定向大使計劃(1999年)
  • 大專定向大使(1999年)
  • 訓練班教材製作工作小組(2005年)
  • 賽後檢討角(1999年)
  • 總會參與獎勵計劃(1999年)
  • 總會成立20周年慶祝活動(2002年)
  • 總會植林計劃(2000年)
  • 色級賽賽前訓練(2002年)

星期二, 8月 03, 2010

消失的賽區(13) - 圓山

原來敝blog又再次很久沒有更新了,事緣小弟與不少定向朋友(如荔枝莊莊主)一樣去了遠遊,不過小弟並不是去玩定向,只是去了玩,所以更沒有可update的。而這篇文章其實已寫了段時間,只是寫得很散亂,所以要費些時間去整理。

最初想寫的原因,是之前提過愉景灣的地圖,應該是歷來最大幅的野外定向地圖。那麼,歷來最小的野外定向地圖,就可能是其中一版圓山地圖,即是第13個消失的賽區了。手頭上這份1997年由HKOC製作的圓山地圖,只有13cm x 10.2cm大小(離奇的是地圖上沒有任何繪製的背景資料,令它更加細小),故此當年比賽,也要換兩次地圖才能湊足足夠長度,而三張地圖合併,還是不及一張A4紙的大小。之後XCC重新繪製了地圖,算是大大擴大了賽區的範圍,不過實情最可用的,還只是HKOC之前繪畫的部份。


HKOC版圓山地圖

圓山賽區有時被稱為錦田,位於元朗北圍村附近。既然圓山的地圖那麼細小,實地當然也不會大,其實整個賽區,只有數個山頭,面積比部份市鎭公園更小。不過它有趣之處,是有很多細小又形狀相近的山窩,還有很多沖溝及泥坡,很容易混淆(與北歐地形多小丘及小陷地有異曲同工之妙),運動員很易犯上平行錯誤(parallel error)。所以這個地區細小,但技術要求很高,簡直是賽事搞手的恩物︰因為很容易就設計到技術水平高的賽程,但又不需要花太大功夫,在大範圍設置控制點。


XCC版圓山地圖(1999年,該比賽是第一場使用電子打孔系統的聯賽)

此外區內有一片大空地,即使用來作接力賽接棒區也是綽綽有餘,搞其他賽事更沒有問題。而且此區非常空曠,在賽事中心(即大空地)處,很容易觀賞到其他運動員精彩的犯錯,觀賞性十足。不過,空曠也有其問題,就是在暑天比賽時十分辛苦,YAOC blog中有一場慘痛經歷的報告,而小弟有次在訓練後,在村口士多竟可一口氣喝掉五支冰凍維X奶,打破了個人記錄!不過說回來,起碼村口有補給,而且賽區細小而複雜,即是說賽程通常是難而短,辛苦過後,在村口士多邊吹水,邊回味之前的賽程,總比有時跑完沒趣賽事後,仿如無回憶的情況好得多。

有部份朋友自今仍是憤憤不平,這個有趣的賽區為甚麼會被封場,卻又從沒有個官方說法呢?小弟曾經私下問過總會某高層,獲告知原因與私人產業有些關連。翻查記錄,此區最後一場賽事是2002年的總會20周年屬會錦標賽,與2003年沙士後,不少空置村地被轉作為遊樂設施的情況(事實在之前,該區早已有一個頗有名的音樂農莊)是吻合的,不過另一方面,2003年同時是總會前任會長與現任會長交接之年,執委會亦有很大變動(但之後就沒甚麼變動直至現在),恰巧地圓山及金山這兩張由同一定向會繪製的地圖,也是在相若的時間不再被使用,實在又難以讓持陰謀論者釋懷。

說回賽區,印象中第一場賽事是在1988年舉行(不過小弟找不到當年地圖),當年的賽事中心,是遠在錦田公路的蒙養小學。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小弟有幸在該比賽奪冠,更能親手從白理義先生(總會當時的會長)手中取得獎牌。屈指一算,很快就是第十七屆白理義先生紀念賽舉行之時,而小弟的獎牌櫃,近年又極少進帳,除了唏噓及嘆息,也想不到有甚麼好做了。


在這篇白理義先生紀念賽的賽員需知中,找到白理義先生的相片。小弟大膽推斷背景是上述小弟提及的賽事,而非賽事主任所說的。因印象中1993年白理義先生已返回英國定居。

如何前往: 於元朗鳳翔街乘搭601專線小巴至總站,步行約10分鐘就可到大空地,亦可於乘坐巴士51,54,64K,64P於錦田公路蒙養小學站下車,沿錦田市街及錦慶路前往,步程約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