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23, 2007

野外定向是甚麼?

好像說得太多有關APOC的事,有點「閹悶」(當然之後仍有很多可說)。而Orienteering Today的來年訂閱安排又未能確定,所以「Orienteering Today與我的恩怨」下集且留待稍後再見。在這個空檔,不妨與大家分享一下其他有關野外定向的有趣事,也順道回應Toer與Aby兄在之前一段Blog中的回應。

大家看看以下兩張照片,試評述一下與野外定向有何關係?(會考題目?)



相信各位野外定向發燒友,都會知道標準答案是「無關係」︰畫面中的人明顯地不是在進行野外定向,因為參與者手上根本沒有地圖和指南針!加上他們背著背包,休閒地漫步著的形象,與我們正常在野外定向比賽中的動感感覺(自認)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

但實際上,這些圖片是在一本介紹戶外活動的書籍中,有關野外定向部份的闡釋圖片!若果讀者只看圖片,很難相信他們不會把野外定向與戶外遠足劃上等號。 當然你可能會以為,這本書的作者對野外定向是一窺不通的,然而當你看過文字部份,會發現作者對野外定向其實是粗具認知,甚至連拇指輔行法(thumbing)與目標偏測(aiming off)(兩個名詞可參閱OU Visual Glossary)都懂得,這就很難想像為甚麼會出現這樣「圖文不一」的錯誤。

這令我想起了十數年前一篇在HKOC會訊中出現的文章,作者應該是一名中學生(不知他現在是否仍有玩野外定向?)。他是家中惟一有玩野外定向的成員,而家中成員對他參加野外定向的態度,可是截然不同的: 哥哥是一位童軍,是有點不屑玩野外定向的,因為哥哥認為野外定向只是在公園裡找寶箱的尋寶遊戲,與玩豆鎗一樣只是小朋友玩意,與其他野外活動比較真是「小兒科」(大概當時SOC的推廣工作只是剛剛起步)。而姐姐的態度就剛好相反,在她眼中野外定向大抵與「非洲黑森林一日遊」(鍾鎮濤old cake歌)是同類活動,參加者應該有一半機會跌死或被獅子捉走,當然即使弟弟常常推介,她打死也不會嘗試參與。

對定向人來說,這篇文章是帶點有趣,然而回望十年前到現在,野外定向的參與人數雖似是多了些少,但其他人的固有觀念,卻又好像沒多大改變,頂多是「野外定向」的名稱多些人認識了 (現在已少聽到有人叫它「野外追蹤」或者Orientation,但也有不少人把它與一本雜誌的名稱混淆了)。與此同時,漁護署在積極推動公眾對其他郊野活動的認知上,實在亦有不錯的成效,甚至他們舉行了一些小弟覺得頗無謂的選舉,也獲得不少媒體的報導。而近年來在小弟身邊,竟有一些本來五體不勤的朋友會嚷著去行山,可見漁護署的工作其實也頗具威力。不過野外定向作為其中一個與郊野最有關係的運動,竟然得不到任何得益,其實有點奇怪。當然野外定向本來也有野外均衡定向徑,不過地圖單張似乎已斷市多時(小弟曾經詢問過此事,得知在漁護署不再資助,而總會的資源缺乏下,似乎已沒有機會再翻印均衡定向徑地圖),究竟是漁護署看不上野外定向,抑或總會不夠積極,實在不得而知。

只是若果我們有心,希望慢慢改變公眾對野外定向的固有形象,似乎我們還是要積極一點。漁護署的經驗告訴我們,改變是可能的,當然要花上大批心血以至資源(尤其維他命M!)。然而若果連找些大碼頭(贊助),向公眾多做宣傳也懶得去做的話,似乎我們就惟有繼續抱怨,與及樂於繼續成為「小圈子」運動。

(上述這本「戶外瘋狂」是小弟年多前,在廣州上下九路新華書店(之前寫錯)購買的。相信在國內其他書店也不難找到,當然有興趣的亦可以向小弟借閱,實在它的文字描述是不錯的。)

2 則留言:

2 Lo 說...

不要說那兩幀相片與野外定向無關係。

以廣義來看,只要涉及在野外步行,均要求野外定向的技巧。只是這是否涉及競賽成份、工具...等等。

匿名 說...

有沒有發現近十數年來其他體育項目的改變? 野外定向有什麼改變? 除了電子控制咭外, 最多便是短途, 中距離, 和傳統長途賽. 可否留意到足球每逄世界盃前會更改賽例及比賽規例, 最具爭議的便是越位條例. 為何? 目的只有吸引人們注意.

野外定向是一項不能吸引觀眾的體育項目, 第一: 觀眾看不見運動員的競爭, 不能引起共鳴. 舉例足球, 你仍不會忘記為何朗拿甸奴用無影腳射入車路士龍門, 而卡華奴和施治只是站著不動. 翌年, 為何朗拿甸奴能在三個車路士後衛包圍中突圍而出, 撞到身形大佢一截的泰利反彈跌落地, 跟位射入埋. 為何第三年點解又會係巴塞對車路士, 點解? 在野外定向, 你能見到什麼, 你能有什麼共鳴?

第二: 傳統運動的衰落. 野外定向本身是一項地區性運動. 發展至現在算是有很好的成績. 但是年代變更會令一個競賽項目, 成為古老運動, 像英國的拋斧頭, 拋木柱等. 現代人們需求一種吸引和引起話題的運動, 再不需求運動本身的技術性.

除了山區意外能引起話題外, 香港的野外定向如何使人知道它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