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10, 2013

O-Ringen達人(二) - 報邊組(參與哪一組別)?

與其他運動比賽相比,參加定向,尤其O-Ringen,有一個額外的煩惱,就是要選擇合適的組別。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O-Ringen其實是有很多個專項的賽事的,除了徒步定向外,近年還例必設立山地單車定向(O-Ringen MTB-O),沿徑定向(O-Ringen Trail-O)和越野跑(O-Ringen Challenge)比賽,不過這些應不會是O-Ringen初心者的目標比賽,所以暫時按下不表。

另外除了五日賽外,參加者也可只報最後兩日賽事,稱為O-Ringen 2 Days,不過一般香港人不會山長水遠跑到瑞典,卻只跑兩日賽事,所以在此也省略了。

但撇除這些不同賽事,O-Ringen主賽事(即所謂O-Ringen 5 Days)也有百多個組別,真是睇到人頭都大。依據「愛玩野外定向」一書所述,當然是依自己的性別,年齡和能力選擇。但是隔山買牛也會有問題,隔洲玩定向就更是大問題。香港人去玩O-Ringen,報名後一般會有遇上一些問題:

1. 賽程太長
2. 賽程太難
(不過老實說當你花了五位數字到瑞典,是不會嫌賽程太長太難的,只會嫌自己的定向修行不夠)
3.出發時間不配合
(比如定向一家人同行,有可能父親被安排在9:00am,而兒子被安排在12:00pm出發的。加上走去起跑區和玩的時間,有機會半天大家見不到面,當然如果一支公就不是問題了)
4. 不夠時間去遊山玩水
(原因同上)
5. ......(因上述問題衍生的其他問題)

於是,未必所有人會純跟性別年齡報組,而O-Ringen作為全球最大型的定向賽事,在這方面是相當體貼,有不同的組別類型,適合不同人的要求。說真的,除非你根本不玩定向,否則一定會找到對的組別選擇。

(忘了提的是,在瑞典是以H代表男子組,D代表女子組,不過有20年定向齡的香港定向人應該還未忘記的)

以下的資料是引至O-Ringen 2014的單張,不排除未來屆次會有更改。

Main Classes (主要組別)


Main Classes與現時香港的年齡分組一樣,10歲開始每一至兩年歲設一組別,35歲以上就每隔五年歲設一組別,同樣也是容許越級挑戰的(即玩H40的也可玩H35)。有部份年齡組別會再加設Lång(長)和Kort(短)組別,難度和長度會因應有所調整。

此外18, 20及21組別會設立Elit(精英)組,不過是要經挑選的,我想香港玩家可以報到的機會不大了。

(由是看來香港的人口老化情況還不算很嚴重,起碼現時我們最大的年齡組別只是去到55歲,反而有連O-Ringen也未有的8歲組。)

Main Classes是競賽組別,每場賽事都會有獎項。與下面介紹的其他組別不同,每天的出發時間由賽會編定,最後一天的出發時間,乃根據參賽者頭四天的成績而定(就是著名的追逐出發chasing start制),在這場賽事中最早完成的賽員,會即時加冕成為總冠軍。

Recreational Classes (休閒組別)


康樂組別(M)也是分齡的,不過只有21歲及以上的組別。長度與同年齡的Kort組別差不多,只是難度較低,但又不是最低,我想主要是讓有基礎定向經驗的朋友,可以以較輕鬆的心態參與O-Ringen。如果對定向一竅不通的,應考慮參加Inskolning / U-class 或者Open class。

根據資料Recreational Classes是沒有個別場次的獎項,即是說應是有總成績大獎的,不過我想即使在這些組別,香港跑手要拿到獎,機會也是微乎其微。

Inskolning and U-classes (學習組別)


Inskolning 和U-classes可以當成是香港賽事中的體驗組(CATI),難度最低而路程也是最短。

U-classes只限16歲以下小朋友參與,有U1(較短/易)及U2(較長/難)兩組。其中U-classes特別之處是可以兩個人一組,也可以容許有人跟著參加者玩(即shadowing,相信是針對家長要跟著自己的小朋友玩而設。至於Inskolning class不知故沒有提及年齡限制,不過對象也應該是小朋友,比U1組更短和容易。

(年齡更小和不懂閱讀地圖的小朋友,也可參加O-Ringen Miniknat)

O-Ringen Miniknat (沿線賽程)

 
根據描述Miniknat即是彩帶定向(string orienteering - 控制點之間是有彩帶連著的賽程),基本上是讓小朋友去適應野外環境和嘗試定向的。雖說沒有列明最大年齡限制,更是每位參加者也有獎品!不過我想10歲以上就應已不太適合了。

Open Classes (公開組別)


N年前小弟曾為香港的色級定向賽,創作過一個out到爆的標語「各適其『色』,尋找自己喜愛顏色」。雖然老套,不過這正是定向的特色。我想不少香港朋友到O-Ringen,心情也是很複雜的︰既害怕,又想試難的賽程,但又不想每日花幾個小時在樹林中流離浪蕩。老實說,每天在白林裡被打沉的滋味並不好受,但花數萬元去瑞典跑馬路也毫不過癮。

Open的特色是設有不同難度和長度組合的賽程, 喜愛考驗自己又不想花太多時間的,可以選擇難而短的路線(如這裡的Open 8或Open 10),那些就算在樹林裡大迷途,還是有機會玩完個賽程。倒過來,若果你團中有一個新手是長跑好手,也可請他選擇一條易而長的賽程(比如Open 12只是黃色難度,但有10公里長,即是玩五天長過跑一次馬拉松!)

Open可以即場報名,可以自選組別出發時間,那麼要每天不同長度,不同難度,也沒有問題。

我的個人體會

我在25年前已經感受過main class的滋味,當時我(被)選跑的是H18Lång,而其他本港精英跑的是H21Kort。實際上,我每天的賽程比那班本港精英的還要長!結局是第一場我用了三小時,只是跑完賽程的一半!跟著領隊已幫我轉了open,於是之後我每天除了玩半個鐘外,其他時間就用來在賽事中心呆等隊友回來。不過經過三天後,我在最後一場比賽,竟又可以在時限內,跑完原本的H18Lång賽程。

這次給我的教訓是︰地形適應是很重要的。對一個香港定向人,白林是很陌生的概念,但我們時間一般也很緊張,能提早一兩天到O-Ringen Town已很難得,要在比賽前花一個星期在瑞典先感受白林滋味,肯定是奢想。

由是觀之,Open對初次玩O-Ringen的玩家來說,應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可以因應自己的情況和能力,選取適合自己的賽程。開頭可以選擇較易而長的賽程,感受一下地形,當是熱熱身,再向難而短的賽程進發,測試一下技術水平。最後,當然是選最難又最長的挑戰自己(以上說的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況,由於Open是可即場報名的,如不是如此理想,也可以改報更易的賽程)。

但話又說回來,個人意見是,沒有玩過Main class,總是不能完全感受O-Ringen的氛圍,尤其是經典的chasing start(雖然實情是,我們通常因為包尾或者缺了一場成績,所以被編在最後出發),把自己完全代入O-Ringen人角色,完整跑完五場的滿足感,絕對比在香港跑五場排名賽至少高十倍。

所以結論是︰


若果將來預計還會去O-Ringen的: 玩吓Open無妨,先嘗試感受,最好可以試至少一場紫/藍/黑難度(當然實際可在現場才決定)。

若果是只此一次的: 除非能力所限(比如在香港也未成功跑完過M21/W21),否則老虎蟹(old cake俗語,即無論如何)都要報main class,最多選Kort。


只是我自己呢?卻又多了一重考慮,因為這次我會扶老攜幼,甚至有些不玩定向的親友同行,所以只能選可以自由安排出發時間的組別來玩(即是說Main class是沒緣玩了)。當然我已玩過一次main class,還不算遺憾,但這次又很有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去O-Ringen,所以,我大概會採中庸之道,即是選適合我的H40M組。

當然,起碼我在2014年11月前,還可以改變主意(因由可在下一篇中再談)。 

5 則留言:

Äries 說...

香港每隔十年就主辦一次亞太賽,唔知二零一六年有無得主辦?

Äries 說...

香港每隔十年就主辦一次亞太賽,唔知二零一六年有無得主辦?

白沙澳王子 說...

今年總會周年教練研討會中,會長已提過會盡全力申辦2016年亞洲賽的主辦權。我個人認為成數頗高,不過應要等今屆亞洲賽(於2014年9月在哈薩克舉行)才會公佈。

匿名 說...

http://mystoragehk.blogspot.hk/2013/12/74-148_26.html

Äries 說...

Thank you!如果有的話,都會玩一場當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