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是次地圖圖例並非符合ISSOM或ISOM,分段時間中第一個及最後一個控制點並未校正。
百米定向的最大特色,是賽區很細小,賽程設計者可以在賽區中加入人工設施,甚至自建迷宮,「自製」地徵及賽區。這次比賽也只是在一個足球場中舉行,賽會在場中拉起一些圍繩,加幾個帳篷、廢紙箱等,就已經可以用來設計具難度的賽程。這個賽區另外有一個特色,就是觀眾可以在看台上,居高臨下的觀看整個賽事的進行,比起上次只能在個別控制點看著運動員「打point」是更可觀得多。
由於小弟相機鏡頭不夠闊,駁相軟件又太陽春,所以處理後的廣角相內有鬼影,並非閣下或小弟時運低,敬請注意!
老實說,這項賽事格式看的很開心,尤其若果你當日有來的,見到大梁在ME組如何在最後兩個控制點扭轉乾坤,擊敗一直領先的KK楊;或者一些熟悉的面孔在跑在跑,卻突然變成遊魂(野鬼?);又或者有些小朋友跑遍全場,都找不到自己的控制點時,相信也會同意我的看法。不過在賽員的角度,卻又不那麼好玩︰我並不是說賽程沒有趣味,而是壓力很大,因為作為野外定向運動員,我們太習慣隱藏在野外比賽,要走在觀眾眼底下作賽,真是有一點兒驚怕!加上賽程那麼短,容不下丁點錯誤,控制點之間只有10數秒距離,腦子一邊在不停的轉,雙腿卻是在全速地跑,簡直是生理心理在「冰火」般的極端狀態。小弟在比賽後段,也罕有地出現腦袋空白的情況,甚至衝線後也不能確定是否真的完成了賽事。
不過可能是定向界根深柢固的情況,此賽事在組織上也出現一些問題。撇除之前賽員需知出現不同版本,比賽當日WE組竟然出現初賽變決賽的情況,而且是在參賽者玩完仍不知情之下!而對廣大參與者而言,最大影響自然是整個程序的延誤︰可能是賽會一番好心,在初賽時沒有嚴格把超時的運動員趕走,結果出現大超時,在決賽中有幾個組別要同場比賽去追回時間,這對可觀性造成一定影響,更直接令小弟不能在看台上看ME決賽!
無論如何,我還是要感謝總會及各位工作人員,讓我在觀賞過幾次百米定向賽事後,終於有機會玩一次,更令小弟首次「晉身」M35組時可以有獎(項)落袋(希望可以一直好運下去)。另一方面,有部份定向人曾經批評,總會是否為湊奧運傳遞聖火的熱鬧,而倉促地舉行這場賽事。不過據小弟看到總會執委會的會議記錄,這次比賽的緣起,似乎是體育節的組織者希望多搞一場定向賽事,而不是總會主動要求的。看來這次批評者似乎是錯怪了總會。
但我想在香港將百米定向當一獨立項目舉辦,最大問題仍是「錢」!畢竟很多人(包括是次有玩抑或沒有玩的),都覺得花費10元玩一個耗時2分鐘的比賽,好像不很划算,尤其是要再花10多元特地乘車去參加比賽!不過轉念一想,在賽會的角度,假如是吸引了200人參與,報名費收入也只得2000玩,以這場比賽為例,可能連租場費用也不夠付!當然,在觀賞性提高下,賽會也可以吸引其他的收入,比如將圍繩改為懸掛贊助商的廣告橫額。不過說易行難,這次比賽也只有定向界的老朋友保捷行贊助。當提到要提高野外定向的形象及曝光度,百米定向可能是一個好方向,但似乎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最後一個小弟想一提的,就是運動場那個大螢幕。當然對於球迷或玩田徑的朋友來說,這個螢幕並不陌生,不過在定向比賽中出現這個大螢幕就很罕見。最初賽會說可能會用螢幕作賽後錄播,最後卻是沒有成事,令小弟覺得有些可惜。我想,若果可以在螢幕中即時刊登賽事成績,甚至在比賽中顯示賽事走勢及分段時間,已經是夠刺激了。實在Emit或SportIdent好像是有相應的軟硬件提供,只是價錢仍不平宜而已。
1 則留言:
除了一些成績及時間控制問題之外, 整體上賽事都算順利, 相信賽會方面吸收了今次這次經驗, 下次應該會做得更好.
不過小弟覺得賽圖用紙太簿, 基本上賽員在準備出發時手上拿著地圖, 背面已經可以「看透」整個賽程的走向, 幸運的還可看到首兩三個控制點的位置及編號, 這點將來可以改善一下.
另外, 將來可以考慮在精英組比賽時加設旁述及介紹, 當然若能找到一個「定向伍晃榮」做旁述更佳, 相信可令在場的比賽氣氛生色不少.
最後要多謝各工作人員的努力, 單是在運動場內設置這麼多東西, 已感受到大會所付出的心機和時間.
發佈留言